第180章 风雨欲来,权谋对决(第3页)
顾承砚的手指在冻结单上微微发颤。
他想起昨夜在火车上,周慕舟的录音里提到“下个月德国精密织机到港”——原来那些织机不是给民族企业的,是日方要垄断上海的纺织设备。
“承砚。”苏若雪的手覆上来,“巡捕房的人说,周慕舟的律师今早去保释了。”她从袖中摸出张纸条,是用密语写的情报,“日方在闸北的仓库这两天频繁出货,运的是……”她顿了顿,“是军火。”
会客厅里突然响起碰杯声——陈厂长举着茶盏站了起来:“顾会长,我代表大生纱厂,第一个在基金章程上签字!”
顾承砚抬头时,看见阳光正透过雕花窗棂,在苏若雪的发间镀了层金边。
他突然想起三年前,也是这样的晨光里,她第一次来绸庄当账房,抱着本《算法统宗》站在门口,发辫上系着朵白兰花。
“各位。”他清了清嗓子,将苏若雪递来的钢笔插进墨水瓶,“签完字,咱们就去银行立基金专户。监察处的人选,我提议由苏若雪苏小姐担任——她管了顾氏绸庄三年账,一分一厘都不差。”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会场上响起零星掌声,王老板扯着嗓子喊:“苏小姐管账,我们放心!”陈厂长跟着附和:“对,苏小姐要是查不出问题,那咱们的账就真没问题!”
苏若雪的耳尖渐渐泛红,她低头整理着桌上的文件,声音轻却清晰:“监察处会设三本账册,一本给商会,一本给银行,一本给各位东家。每月十五,在《申报》登收支明细。”
直到正午时分,最后一个东家签完字。
顾承砚望着满桌的墨迹,突然觉得喉咙发紧——这些歪歪扭扭的签名里,有米商、纱厂主、铁厂老板,还有卖肥皂的、做火柴的,从前他们各自守着一亩三分地,现在终于攥成了拳头。
“承砚。”苏若雪递来杯温茶,“刚才巡捕房来电话,说周慕舟的保释被驳回了。”她的指尖蹭过他手背,“但我让人盯着他的律师了,那家伙下午去了虹口。”
顾承砚接过茶盏,茶水的温度透过瓷壁传来。
他望着窗外渐暗的天色,黄浦江的风裹着若有若无的焦糊味吹进来——那是闸北方向飘来的。
“若雪,今晚去码头看看。”他放下茶盏,“我总觉得,他们不会就这么罢休。”
深夜十点,顾承砚站在顾家老宅的阳台上。
苏若雪靠在他肩头,两人望着江对岸的灯火。
远处传来轮船的汽笛,混着若有若无的枪响——是闸北的巡逻队在查夜。
“你说的对,时间不多了。”顾承砚望着天上的月亮,像块被揉皱的银箔,“基金的钱明天就能到账,技术传习所后天就能挂牌。可那些织机……”
“德国领事说,只要咱们能证明日方用了咱们的资产做担保,他们就终止合同。”苏若雪摸出张纸,是她刚誊抄的德语合同副本,“我让人翻译了,里面确实提到‘以中国本地企业抵押物为信用背书’。”
江风突然大了,吹得苏若雪的发梢扫过顾承砚的下巴。
他低头时,看见她眼底的坚定——和三年前那个抱着账本的姑娘一样,只是多了些锋芒。
“这场仗,不只是为了生意。”顾承砚轻声道,“是为了这个国家的未来。”
苏若雪没有说话,只是将头靠得更紧了些。
黄浦江的浪声里,传来渐远的警笛声——是法租界的巡捕车往虹口方向去了。
就在两人转身欲回屋时,远处突然传来密集的枪声。
顾承砚猛地攥紧栏杆,苏若雪的手也扣住了他的手腕。
那枪声来自商会总部方向,混着玻璃碎裂的脆响,像一把重锤,砸碎了夜的寂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