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银杏浮影,疑云未散
苏若雪的手指微微颤抖,将那枚冰冷的铜制徽章推到顾承砚面前。
她的声音很轻,却像一颗石子投入死寂的深潭:“承砚,你看这里。”
顾承砚的目光如鹰隼般锐利,瞬间锁定了徽章的背面。
原本光滑的金属表面,多了一道崭新的、刻意为之的划痕。
那不是无意识的磨损,而是一串清晰的数字,刻痕极浅,若非仔细端详,极易忽略。
“07.18。”
他几乎是无声地念出这四个数字,每一个音节都带着千钧之重。
瞳孔骤然收缩,脑海中尘封的记忆如同被狂风掀开的旧报纸,哗啦啦地翻飞起来。
无数个日期和事件在眼前闪过,最终定格在一个黑色的日子上。
“七月十八日……”顾承砚的声音低沉沙哑,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寒意,“这是芷兰……最后一次在公众面前露面的日子。”
那一天,林芷兰作为申城商界的新星,出席了一场慈善晚宴。
她身着一袭月白色旗袍,笑靥如花,成为全场瞩目的焦点。
然而,晚宴之后,她便如人间蒸发,再无音讯。
官方的说法是意外失踪,可所有人都知道,这片繁华之下的暗流,足以吞噬任何人。
这串数字,就像一把钥匙,猛地捅开了那扇紧锁的悬案之门。
它不是巧合,而是来自深渊的回响,是一个迟到了太久的讯号。
“是谁刻上去的?”顾承承砚的指腹轻轻摩挲着那冰冷的划痕,感受着那份刻意留下的触感,“这枚徽章一直由你保管,除了我们,还有谁能接触到?”
苏若雪脸色苍白,用力地回想着:“自你交给我后,我一直贴身收藏。唯一可能……是在昨晚的混乱中。当时人多手杂,或许有人趁乱……”
她的话没有说完,但意思已经不言而喻。
那个在暗中将徽章塞回她手中的人,不仅归还了物证,更留下了一条指向核心的线索。
对方的目的,显然是引导他们去探寻“07.18”这个日期背后的真相。
顾承砚的眼神变得深邃如海,他缓缓站起身,在房间里踱步。
窗外的夜色浓郁,法租界的灯火如同一盘被打翻的碎钻,璀璨却冰冷。
他的大脑在飞速运转,将所有碎片化的信息重新拼凑。
林芷兰的失踪,“银杏叶”徽章,神秘的电报,以及现在出现的“07.18”。
这一切都指向一个共同的源头,一个被刻意掩埋了多年的秘密。
“法租界巡捕房。”顾承砚停下脚步,即使我们无法直接进入,它的外围也一定有我们可以撬动的缝隙。”
他没有丝毫犹豫,行动力快得惊人。
立刻通过商会内部的一条绝密线路,联系上了一位在法租界消息灵通的老线人。
电话里的交谈简短而高效,只用了不到半小时,一个名字便传了回来。
“老吴。前巡捕房档案科的文员,在那儿干了二十多年,前几年因为腿脚不便提前退了。据说,他记性好得出奇,经手过的案卷,哪怕过了十年都记得清清楚楚。不过,这人胆小怕事,嘴巴比蚌壳还紧。”
“胆小怕事,才更容易被撬开。”顾承砚挂断电话,眼中已有了全盘计划,“我们去找他。我需要一个合理的身份,让他愿意开口。”
第二天下午,在法租界边缘一条潮湿逼仄的弄堂里,顾承砚和苏若雪找到了老吴的住处。
那是一间低矮的石库门房子,门前堆着杂物,散发着一股陈腐的气息。
顾承砚换上了一身笔挺的西装,戴着金丝边眼镜,手中拿着记事本和一支派克钢笔,俨然一副《申报》记者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