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银杏浮影,疑云未散(第2页)
苏若雪则扮作他的助手,安静地跟在身后。
敲开门,一个头发花白、身形佝偻的老人探出头来,警惕地打量着他们。
他就是老吴。
“我们是《申报》的记者,想写一篇关于申城旧案回顾的专题报道,听闻吴先生是巡捕房的老前辈,想向您请教一些当年的情况。”顾承砚的语气温和谦恭,笑容无懈可击。
老吴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抗拒,摆了摆手:“老了,不中用了,什么都不记得了。你们找别人吧。”说罢就要关门。
“我们对‘银杏叶’这个代号很感兴趣。”顾承砚不疾不徐地抛出了诱饵,声音不大,却清晰地钻入老吴的耳朵。
老吴关门的手猛地一顿,浑身僵住。
他缓缓转过头,眼神里充满了惊恐和难以置信,仿佛听到了什么禁忌之词。
“你们……你们在胡说什么?我不知道什么银杏叶、金杏叶的!”他的声音拔高了八度,显得色厉内荏。
顾承砚知道,火候到了。
他不再多言,只是默默地从口袋里掏出那枚铜制徽章,摊开在手心,递到老吴眼前。
当看到那片熟悉的、脉络清晰的银杏叶时,老吴脸上的血色瞬间褪尽,变得如纸一般惨白。
小主,
他的嘴唇哆嗦着,仿佛看到了来自地狱的幽灵。
那是一种源于骨髓的恐惧。
“这……这个东西……怎么会在你手上?”他的声音颤抖得不成样子,指着顾承砚,像是看到了什么不可思议的怪物,“你……你是……‘曙光计划’的人?”
“曙光计划?”顾承砚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全新的名词,他不动声色,只是加重了语气,反问道:“你认为呢?”
这种模棱两可的回答,反而让老吴更加笃定了自己的猜测。
他猛地将顾承砚和苏若雪拉进屋内,然后“砰”的一声死死关上门,还插上了门栓。
他靠在门板上,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额头上满是冷汗。
“疯了,都疯了……”他语无伦次地低吼着,“那个组织早就死了,早就被连根拔起了!为什么还有人拿着它的信物出来走动?它的影子还在,它的影子一直都在!”
顾承砚趁势追击,步步紧逼:“既然你知道‘曙光计划’,那你一定也知道,‘07.18’这个日子,代表着什么?”
老吴的身体又是一震,他抬起头,用一种看死人的眼神看着顾承砚,迟疑了许久,仿佛在进行一场天人交战。
最终,他像是泄了气的皮球,颓然地坐倒在椅子上,声音嘶哑地开口:“代表什么?那代表着一切的开始,也代表着一切的结束。”
他顿了顿,眼神飘向窗外,陷入了遥远的回忆。
“那不是简单的失踪案,孩子。‘07.18’,是‘曙光行动’的正式启动日。而林芷兰小姐,就是那次行动最关键的一环。所以,那也是她……最后一天活着出现在公众面前的日子。”
“曙光行动……”苏若雪在一旁低声重复着这个词,突然,她像是想到了什么,猛地从随身的包里拿出之前收到的那封署名“林芷兰”的电报。
她展开电报纸,指尖落在了最下方的日期上。
电报的拍发日期,用汉字大写着:柒月拾捌日。
她倒吸一口凉气,抬头看向顾承砚,声音里充满了震撼:“承砚,你看……”
顾承砚接过电报,目光与老吴的话、徽章上的数字三者交汇,瞬间形成了一条完整的证据链。
所有的线索在这一刻豁然贯通。
“这不是巧合。”苏若雪低声道,声音里带着一丝颤栗,“从电报到徽章上的划痕,这是有人在引导我们,用芷兰的名义,告诉我们当年的真相,是从‘曙光行动’开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