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晨光里的暖痕(第3页)

 

“快吃吧。”沈星晚笑着,自己也坐下,端起那碗顾言递给她的粥,暖暖的温度从掌心蔓延开来,她小小地喝了一口,米香浓郁,暖胃更暖心。

 

餐桌上的气氛安静而宁和。顾言吃得很慢,动作带着他一贯的沉静。念初则有些狼吞虎咽,仿佛一夜的消耗终于找到了填补的出口。沈星晚小口喝着粥,目光偶尔掠过顾言沉静的侧脸,掠过念初鼓着腮帮子认真吃饭的样子,最后落在窗边小几上那盆青翠的栀子花上。阳光透过玻璃,给翠绿的叶子和饱满的花苞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边,生机盎然。

 

她放下勺子,指尖无意识地轻轻触碰了一下离她最近的一个坚实花苞,感受着那蕴含着的、即将绽放的生命力。脸上不由自主地浮现出温柔的笑意。

 

顾言似乎察觉到了她的动作。他抬起眼,目光越过碗沿,平静地落在沈星晚触碰花苞的手指上,又缓缓移向她带着温软笑意的侧脸。他的视线在她脸上停留了片刻,比看花苞的时间要长一些。

 

然后,在沈星晚转回目光之前,顾言已经重新垂下眼帘,专注于自己碗里的粥。只是,在无人看见的角度,他那双沉静深邃的眼眸里,极快地掠过一丝极其浅淡的、如同投入古井的石子漾开的一圈涟漪般的东西。很淡,转瞬即逝,快得让人以为是晨光投下的错觉。

 

他拿起勺子,又舀了一勺粥送入口中,咀嚼的动作依旧缓慢而沉稳。

 

沈星晚收回手,也重新拿起勺子。她似乎并未察觉顾言那短暂的注视,只觉得这顿寻常的早餐,因为这盆绿意,因为这碗暖粥,因为这沉默却安稳的陪伴,变得格外不同。她再次望向窗边的栀子花,那青翠欲滴的生机,仿佛也注入到了这间屋子里。

 

“这花苞真结实,”她轻声感叹,像是对花说,又像是对着这满室的晨光与温情,“根扎得牢,看着就让人安心。”

 

坐在她对面的顾言,握着勺子的手几不可察地顿了一下。他依旧没有抬头,浓密的眼睫在晨光里投下小片阴影,遮住了眼底深处细微的波动。过了几秒,他低沉的声音才在咀嚼的间隙响起,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沈星晚和刚啃完半个馒头、正捧着碗喝粥的念初耳中:

 

“嗯。根,都稳了。”

 

他说的很自然,仿佛只是在陈述一个关于花的最基本的事实。语气平淡无波,和他平时谈论木头纹理、天气晴雨时别无二致。

 

但听在沈星晚和念初耳中,这三个字却如同晨钟暮鼓,带着一种超越字面意义的重量和温度。

 

沈星晚握着勺子的手微微一顿,抬眼看向顾言。男人依旧垂着眼,专注地看着碗里剩下的粥,侧脸线条在晨光里显得格外刚毅而沉静。仿佛刚才那句意蕴深长的话,并非出自他口。然而,沈星晚的心湖却被他这平淡无奇的一句“根,都稳了”搅动了。她想起了刚才他递来的那碗暖粥,想起了他落在栀子花苞上的目光,想起了念初红肿却亮晶晶的眼睛和那块被打磨得温润发亮的稚拙木料……一种巨大的、温暖的、带着尘埃落定般欣慰的暖流,瞬间席卷了她。她的眼眶再次不受控制地发热,连忙低下头,掩饰性地用勺子搅动着碗里的粥,唇角却高高扬起,再也压不下去那满溢的笑意和安心。

 

念初捧着碗,呆呆地看着爸爸,又看看低头掩饰笑意的沈阿姨。他或许还不能完全理解这简单三个字在大人世界里掀起的波澜,但他清晰地捕捉到了那份深藏的肯定和……归属感。爸爸说他的根稳了,现在,爸爸说这花(或者说,这屋子里的一切)根都稳了。一股暖洋洋的、像被最厚实的棉被包裹住的安全感,将他小小的胸膛塞得满满的。他咧开嘴,露出一个有点傻气却无比明亮的笑容,用力点了点头,仿佛在无声地附和:“嗯!都稳了!”

 

窗外的阳光更加慷慨,毫无保留地倾泻进来,将整个客厅、餐桌、窗边那盆青翠的栀子花、还有沉默用餐的顾言、笑容温软的沈星晚、以及眼睛亮晶晶的念初,都笼罩在一片温暖的金色里。

 

庭院中,那座静默的木亭沐浴在晨光下。柱子底部,那早已与深沉木纹完全融为一体的暖痕,在充足的光线下,纹理温厚沉静,仿佛蕴藏着不竭的力量,正无声地呼应着屋内少年指尖那道被泪水浸润过的新生纹章,呼应着窗台上栀子花苞里孕育的生机,也呼应着餐桌上这碗暖粥升腾起的、最朴实的烟火气息。

 

根,都稳了。

 

庭院里木纹深处沉淀的暖痕,窗台上蓄势待放的花苞,屋内木料上稚拙却已扎根的叶脉,少年眼中亮起的光,女人唇角藏不住的暖意,还有男人沉默目光里流淌的、磐石般的笃定……在这一刻,跨越了形态与时空,在血脉的低语、守护的晨光与悄然弥漫的花香里,完成了更广阔、更深沉的——同息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