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党清流之间的第三种活法刘杀千刀的
第124章 抗倭捐输(第2页)
"元敬兄。"陈恪拱手相迎,眼角余光瞥见几个书吏识趣地退开。
戚继光抱拳还礼,面甲下的眼睛锐利如鹰:"陈御史,昨日临海县又查出十二户隐匿丁口。"他声音压得极低,"但县丞暗示...其中多半是豪强藏匿的佃农。"
陈恪的指尖在袖中一顿。
这正是他最头疼的问题——保甲法像把双刃剑,既挖出了倭寇细作,也揭开了地方豪强瞒报人口的遮羞布。
"元敬兄以为当如何?"他故意反问,想探探这位抗倭名将的底线。
戚继光突然笑了,眼角皱纹里藏着深意:"倭寇要杀,但地头蛇..."他做了个收刀入鞘的动作,"暂时不宜惊动。"
两人相视一笑,心照不宣。
戚继光绝非莽夫,能在东南官场屹立多年,靠的正是这份审时度势的智慧。
"对了。"戚继光状似无意地掸了掸甲胄,"今早收到胡部堂密函,说徐海又派了批浪人登陆。"
陈恪瞳孔微缩。
这消息来得正是时候——外敌当前,内部矛盾自然要暂时搁置。
"既如此..."他故意提高声调让周围人听见,"凡隐匿人口者,只要具结保证与倭寇无涉,皆可以'抗倭捐输'赎罪。"又压低声音对戚继光道:"至于那些真通倭的..."
戚继光按刀冷笑:"末将的刀,很久没饮血了。"
暮色四合时,陈恪在签押房召见赵启铭。
烛光将知府大人憔悴的面容映得忽明忽暗,绯色官袍上的云雁补子也失去了往日光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