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党清流之间的第三种活法刘杀千刀的
第124章 抗倭捐输(第3页)
"赵知府近日辛苦了。"陈恪推过一盏茶,瓷盖与杯沿相碰的轻响在静室中格外清脆。
赵启铭喉结滚动,双手捧茶却不敢饮:"为朝廷分忧,下官分内之事..."
"听说临海李县丞的侄子,在乡下藏了三百亩田的佃户?"陈恪突然发问,声音轻得像羽毛落地。
茶盏"咔"地一响,赵启铭的手抖得厉害。
这事他亲自帮着遮掩过,若被翻出来...
"下官...下官..."
"本官记得赵知府祖籍徽州?"陈恪话锋一转,指尖在案几上画了个圈,"徽商最重契约精神。不如这样——"他取出一张空白文书,"让那些豪强具结画押,承诺所匿人口确与倭寇无涉,再按丁口缴纳'抗倭捐输',此事便算揭过。"
赵启铭瞪大眼睛,突然福至心灵。
这哪是问罪?分明是给台阶下!他忙不迭应道:"大人明鉴!下官这就去办!"
待赵启铭千恩万谢地退下,陈恪独自站在窗前。
月光如水,将他的影子投在"明镜高悬"的匾额上,扭曲成奇怪的形状。
"穿越者守则第一百九十条:"他在心中默念,"当你要推行铁血政策时,请给既得利益者留一条看得见的退路——他们会比你想象的更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