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第2页)
两人的目光在这一刻交汇。
陈恪看到景王眼中燃烧的欲望——对权力的渴望,对储位的觊觎,还有一丝隐藏极深的不安。
那双眼睛深处,像是有一团永不满足的火焰在灼烧。
"陈先生乃当世大才,本王仰慕已久。"景王的声音热情得近乎夸张,"今日得蒙教诲,自当以师礼相待!"
陈恪暗自心惊。
景王的精神内耗显然十分严重,这种过度的热情背后,是极度的焦虑和不安。
他不动声色地后退半步,正色道:"殿下折煞微臣了。既然皇上命我为讲读官,自当恪守本心,尽力为之。"
他在"恪守本心"四字上加重了语气,也不管景王是否能懂其中深意。
景王眼中闪过一丝困惑,随即又堆满笑容:"陈先生高风亮节,本王佩服!来,请入内奉茶!"
陈恪环顾四周那些奢华的排场,忽然抬手一挥:"殿下,这些就不必了。讲读之地,贵在清净。"
侍从们面面相觑,纷纷看向景王。景王脸上笑容僵了一瞬,随即点头:"都撤下去!陈先生喜欢清净,你们没听见吗?"
穿过重重院落,景王亲自将陈恪引至一间精心准备的值房。
屋内陈设典雅,书案上摆着新研的墨,笔架上悬挂着上好的湖笔。
"这是本王特意为先生准备的。"景王语气中带着几分炫耀,"这方端砚,是前朝遗物,据说米芾曾用过。"
陈恪轻轻抚过砚台,触手生温,确是上品。
但他心中毫无波动,只淡淡道:"殿下有心了。"
袁炜站在角落,冷眼旁观这一切。
看到景王对陈恪如此礼遇,他心中的嫉妒如毒蛇般啃噬着理智。
那些他梦寐以求的重视和尊重,陈恪却如此轻易就得到了,还表现得如此淡然。
"不知先生今日准备讲什么?"景王迫不及待地问道,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
陈恪从袖中取出《春秋》,缓缓展开:"今日讲楚庄王'一鸣惊人'的典故。"
景王眉头微皱,显然对这个选择有些意外。陈恪看在眼里,心中了然。他特意挑选这个典故,正是要暗示景王——唯有耐心,才能成事。
"楚庄王即位三年,不发政令,日夜为乐。"陈恪的声音清朗有力,"大臣伍举进谏,说有一只鸟停在南方,三年不飞不鸣,是何缘故?"
景王的注意力被吸引,身体微微前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