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勋贵(上)
精舍外的青石小径上,两双官靴踏着截然不同的节奏。
徐阶的皂靴轻缓如猫行,长须在胸前微微晃动,慈眉善目的脸上看不出半分急切。
三丈开外,严世蕃的脚步重重碾过石板缝隙,独眼中血丝密布——他刚从工部预算案牍中抽身,苏州捷报就像一桶冰水浇在滚烫的烙铁上。
"小阁老且慢行。"徐阶在廊下驻足,声音温和如三月春风,"圣前失仪可不好。"
严世蕃的步伐猛地刹住。
他喉结滚动,硬生生将到嘴边的讥讽咽了回去。
精舍内。
"皇上,徐阁老和严小阁老到了。"吕芳的声音从门外传来,轻得像片羽毛落地。
嘉靖的嘴角微微上扬:"宣。"
精舍的雕花木门无声开启,徐阶与严世蕃一前一后步入。
"臣徐阶(严世蕃)恭请圣安。"两人齐声行礼,声音在精舍内回荡。
嘉靖的目光如刀,在两人身上刮过:"平身。"他指了指案几两侧的绣墩,"赐座。"
徐阶谢恩落座时,余光扫过案几上那封摊开的奏折——"苏州大捷"四个大字映入眼帘。
苏州大捷的消息早已传遍西苑,但具体战果如何,却只有眼前这份奏折能给出答案。
"看看吧。"嘉靖将奏折推向二人,声音平静得可怕,"陈恪的捷报。"
徐阶双手接过,与严世蕃一同细读。
精舍内霎时安静下来,只有纸张翻动的沙沙声清晰可闻。
严世蕃的独眼在奏折上快速移动,当看到"斩首四千余级,生擒徐海"时,他的手指猛地收紧,险些将纸张捏皱。
一个文官,练兵不过数月,竟能取得如此战果?
那些严家苦心经营多年的边将们,哪个不是靠着虚报战功、克扣军饷过活?
如今陈恪这一仗,简直是把他们的脸按在地上摩擦!
徐阶的表情看似平静,微微颤动的胡须则暴露了他内心的狂喜。
他仿佛看到了未来文官领兵...这本该是清流梦寐以求的局面。
一旦文官领兵取代武将,严党依靠边将建立的权力网络将土崩瓦解。
但陈恪并非普通文官——他简在帝心,又有常远山的锦衣卫背景,这样的"文官"掌兵,对清流而言是福是祸?
两人的目光不约而同地往下看。
当看到"全赖南直隶巡抚赵贞吉军需调度有方"、"浙直总督胡宗宪运筹帷幄"时,紧绷的肩膀才略微放松。
至少陈恪懂得分润功劳,没有吃独食。
然而,当翻到奏折末尾,看到赵贞吉与胡宗宪的亲笔署名时,精舍内的空气仿佛凝固了。
严世蕃的独眼骤然收缩,脸上的横肉微微抽搐。
徐阶的指尖在袖中微微发抖。
胡宗宪,赵贞吉的署名意义可大可小,一方面是众人对已发生的事情据实上奏毫无异议,另一方面这是否意味着,东南抗倭大局铁板一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