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勋贵(上)(第2页)

嘉靖帝冷眼旁观,将两人的表情尽收眼底。

他知道二人心中肯定在想,胡宗宪是否改换门庭?赵贞吉是否自立门户?

徐阶看似平静的面容下,太阳穴的青筋隐隐跳动;严世蕃的独眼不断在奏折和嘉靖之间游移,脸色由红转白,又由白转青,精彩得如同变戏法。

"陈恪此功,如何赏?"嘉靖的声音不疾不徐,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徐阶低垂的眼皮下闪过一丝精光。

他双手交叠置于腹前,长须随着呼吸微微颤动,仿佛在深思熟虑。

精舍内静得能听见蜡烛燃烧的噼啪声。

"回皇上,"徐阶终于开口,声音温和如三月春风,"臣以为,陈恪之功,非重赏无以服人心。"他顿了顿,眼角余光瞥向严世蕃,"臣以为当封伯,食禄千石。至于进官...不若仍进京任兵部侍郎。"

这番话看似褒奖,实则暗藏杀机。

严世蕃的独眼微微眯起,立刻领会了徐阶的用意——兵部侍郎虽是正三品高官,却是个虚职,远不如实权在握的苏州知府兼新军统领。

更重要的是,一旦陈恪离任,这支新练成的精锐之师便成了无主之物。

严世蕃的喉结滚动了一下,他罕见地与徐阶想到了一处。

这位小阁老突然上前半步,袍服上的金线在烛光下闪闪发光:"臣听说,陈学士似乎还受伤了。"他的声音刻意带着关切,"此等国之栋梁,岂可放在前线?至于开海事宜,臣以为也急不得,徐徐图之为好。"

嘉靖帝的目光漫不经心的在二人脸上刮过。

徐阶慈眉善目的表情纹丝不动,严世蕃则恰到好处地流露出担忧之色。

这番表演拙劣得令人发笑——一个想借机推动文官掌兵,一个则想安插严党将领,二人竟在这件事上罕见地达成一致。

"哦?"嘉靖尾音上扬,手中的拂尘轻轻敲击御案,"依二位爱卿之见,新军该由何人接管?"

这轻飘飘的问题如同一块试金石,徐阶与严世蕃同时绷紧了脊背。

徐阶的指尖在袖中微微颤抖——皇上这是在试探他们的底线。

"臣以为..."徐阶的声音比方才低了几分,"苏州乃南直隶重镇,新军又初具规模,当由兵部择一老成持重之将..."

严世蕃突然打断:"臣举荐卢镗!"他的独眼中闪烁着势在必得的光芒,"卢将军久历战阵,又熟悉东南防务..."

嘉靖突然轻笑一声,笑声中带着几分讥诮。

他缓缓起身,道袍下摆在青砖地上扫出轻微的沙沙声。

徐阶与严世蕃不约而同地屏住了呼吸。

"传旨。"嘉靖的声音陡然提高,在精舍内回荡,"令钦天监择吉日,举行献俘大礼。令陈恪回京述职,参加献俘大典。封赏之事,容后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