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谁愿意上来演示(第2页)
“调查过程中,要对事故现场进行严格保护,任何可能与事故相关的物品、痕迹都不能随意挪动或破坏。调查人员会通过现场勘查、询问相关人员、查阅设备运行记录、分析监控视频等多种方式,深入挖掘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比如,一起因设备故障引发的事故,通过检查设备零部件、查看维修记录、询问操作人员等,找出设备故障的根源,究竟是设备本身质量问题,还是日常维护不当,亦或是操作人员违规操作导致。”
“明确原因后,针对这些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整改措施要具体、有针对性,确保能够有效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同时,要对事故责任进行准确认定,对相关责任人进行相应的处罚和教育。处罚不是目的,而是为了让大家深刻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从根本上杜绝类似错误的再次出现。”
新员工们聚精会神地听着,不少人在心中默默梳理着这个严谨的流程,意识到事故处理报告流程在公司安全管理体系中的关键地位。
讲完事故处理报告流程,张老师从讲台下拿出一个急救箱,放在桌上。“人员急救,是在事故现场为伤者争取宝贵救治时间的关键环节。掌握正确的急救方法,往往能在生死边缘拉回一条生命。”
他打开急救箱,展示里面的各种急救用品,边展示边讲解:“对于常见的伤口处理,若是小伤口,先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去除伤口表面的污垢和异物,这就像为伤口打扫卫生。冲洗干净后,用碘伏进行消毒,碘伏具有良好的杀菌作用,且对皮肤刺激性较小。最后,根据伤口情况,选择用创可贴或纱布进行包扎。”
“要是遇到较大的伤口,有明显出血,必须立即进行止血。最常用的方法是指压止血法,找到出血部位的近心端动脉,用手指或手掌用力压迫,阻断血液流动,达到止血目的。比如,手臂出血,就压迫上臂内侧的肱动脉。同时,要尽快呼叫专业医疗救援人员。”
张老师拿起一卷绷带,开始演示包扎技巧:“包扎时,要注意力度适中。过紧会影响血液循环,导致肢体缺血坏死;过松则无法起到包扎效果,伤口容易感染。包扎的方向一般是从肢体的远端向近端,缠绕要紧密且均匀。”
接着,他又讲解了骨折伤员的处理方法:“对于骨折伤员,千万不要随意移动,避免造成二次伤害。应就地取材,用木板、树枝等作为固定材料,在骨折部位的上下两端进行固定,限制骨折部位的活动,等待专业医疗人员的救援。”
新员工们目不转睛地看着张老师的演示,心中默默记住每一个动作和要点,不少人还在座位上跟着比划,仿佛自己正在处理真实的伤口。
“接下来,我们要学习的心肺复苏术,是挽救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最为关键的技能。”张老师神情凝重地说道。
他从会议室角落推来一个假人,放置在场地中央。“在实施心肺复苏前,首要任务是快速判断现场环境是否安全。大家看,假设这里是事故现场,”他指着假人周围,“要观察周围是否存在危险因素,比如是否有漏电的电线、是否有正在掉落的物体、是否处于交通要道等。只有确保环境安全,我们才能安心施救,否则不仅救不了患者,还可能让自己陷入危险。”
确认环境安全后,张老师继续说道:“然后,要迅速判断患者的意识和呼吸。轻拍患者肩膀,并在其耳边大声呼喊:‘喂,你怎么了?’观察患者有无应答。同时,眼睛看向患者胸部,观察胸部有无起伏,时间大约 5 - 10 秒。如果患者无意识且无呼吸,应立即开始心肺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