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你播下啥种子,就长出啥苗

2021年12月的风带着刀子似的寒意,刮在脸上生疼。陈景辰站在9#楼前的空地上,裹紧了身上的棉大衣,呵出的白气在眼前散开,很快被风卷走。楼顶上的彩旗正猎猎作响,红的、黄的、蓝的,在铅灰色的天空下格外鲜亮,像一簇簇燃烧的火苗,把这寒冬里的工地烘得有了暖意。

今天是9#楼主体封顶的日子。

从基础开挖时的泥泞,到钢筋林立时的森然,再到如今混凝土浇筑至顶的壮阔,七百多个日夜的晨昏交替里,陈景辰的脚印几乎遍布这片工地的每一个角落。他抬手摸了摸口袋里的笔记本,封面已经被磨得发毛,翻开那本厚厚的安全检查记录本,纸页边缘已有些磨损发卷,油墨的字迹在岁月里沉淀出深浅不一的痕迹,却依旧清晰可辨。

第一页的日期距今已有半年的时间,是邱家屿9#楼项目刚开工时的记录。上面用钢笔写着:“3月15日,检查发现2号楼东侧脚手架卡扣松动3处,已当场责令木工班组整改,下午复查合格。”后面跟着一个小小的对勾,旁边还潦草地注了行小字:“工人操作时需再次强调规范,不可图快省步骤。”

往后翻,不同时期的笔迹交替出现,有的刚劲有力,有的稍显潦草,却都透着同样的严谨。“5月2日,暴雨后巡查,发现材料堆放区排水不畅,积水没过脚踝,已联系机械组连夜开挖排水沟,明日需重点检查配电箱防潮情况。”

某一页的空白处,还贴着一张泛黄的便签,上面是用铅笔勾勒的简易示意图:一个歪斜的防护栏旁,标注着“此处间隙过大,易发生磕碰,建议加装警示条并缩小间距”,旁边写着整改负责人的名字和期限,末尾打了个醒目的星号。

中间几页,记录突然密集起来,几乎每天都有新的内容。那是去年夏季高温时段,“7月12日,上午10点测温38c,检查发现部分工人未按规定佩戴防晒帽,已发放防暑药品并调整作业时间,避开正午高温。”“7月15日,食堂后厨灭火器压力不足,当即更换新瓶,要求后勤每日班前检查消防器材,签字备案。”字里行间仿佛能看到当时烈日下奔波的身影,汗水浸透衣衫,却依旧一笔一画地把每个细节记在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