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星苔漫径觅春痕(第2页)

“李叔?”楚旭脱口而出。他的记忆突然闪回:三年前在延安窑洞,一位白发老人曾握着他的手说:“小同志,我们这代人挖的不只是矿,是给后人留的根。”

水面影像突然破碎,化作无数光点融入暗河。楚旭的量子意识顺着光点潜入水中,竟看到河床底部嵌着一条光纤——光纤表面刻着与星骸弹中《红星照耀中国》相同的纹路。

醒三:光脉连星

光纤突然亮起蓝光,楚旭的意识被拽入一个虚拟空间。这里没有天与地,只有无数发光的节点,每个节点都对应着一个熟悉的面孔:窑洞里的老学者、星舰上的工程师、黄海边的渔民……节点之间流动着数据流,最终汇聚成一串二进制代码,翻译过来是:“文明火种,代际相传。”

“这是……”楚旭震撼。他终于明白,那些被净化的不仅是硅基水螅,更是被岁月尘封的文明记忆。每一块苔藓、每一滴地下水、每一道岩层裂隙,都是文明的神经末梢,将过去与未来紧紧相连。

---

寻春三问津

问津一:苔纹解码

楚旭回到现实,取出从暗河捞起的铁盒。信纸上的坐标指向渤海入海口,而他怀中的《红星照耀中国》残本,封面红五星的投影恰好与坐标重合。他将残本平铺在青金石平台上,红五星的光斑缓缓移动,最终停在“秦岭-太行”的坐标上。

“原来两条线在这里交汇。”他的手指划过光斑,“一条是文明的根脉,一条是文明的归途。”

问津二:桥影重现

平台边缘突然传来机械运转声。楚旭抬头,看见星舰的机械臂正从舱底伸出,末端安装着与暗河光纤相同纹路的探测器。探测器触碰到苔藓的瞬间,地面浮现出一座微型桥梁的投影——桥身由青铜铸就,桥栏刻着《诗经》里的句子:“秩秩斯干,幽幽南山。”

“这是……”楚旭想起窑洞壁画中那座连接秦晋的古桥,“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星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