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第 64 章
在当地,糯米糍粑的形状和做法以及颜色都有好多种。
过年必包的一种就是用黄槿树叶包的,而且颜色不能是白色,因为年初一的时候要用糯米糍粑代替米饭拜神。
不知为何,平常拜神必备的白米饭,换成糕点以后,偏偏不能是白色的。
这种糯米糍粑最简单的做法,首先是把泡了五六个小时的糯米打成粉,嫌太黏的话,就加一点粘米进糯米里一起泡。蔗糖加水煮融化了,放凉之后倒进糯米粉里一起和。和均匀之后,揪一块大小合适的粉团下来,搓成椭圆之后再打扁,然后用黄槿树叶裹严实了,放进锅里蒸熟就行。
这就是当地人常说的:“搓圆打扁就是籺”。
“籺”是当地人对一切用粮食加工而成的糕点的统称。
不管做什么吃的,都有做得好和做得不好的区别。
万妈现在包糯米糍粑的水平处于中等,不难吃,但也不会让人吃了还想吃。
万海潮前世经过多次的手艺锻炼和对材料的不断转换,自信自己的手艺可以胜过万妈,就想暗戳戳地把万妈做糯米糍粑的权利给夺过来。
首先是和万海洋联合起来。这位堂哥做包子那么有天分,不拉他进来,实在是太浪费了。
万海洋听说是改良后的糯米糍粑,毫不犹豫就答应了。
前世万爸万妈步入老年之后,说吃糯米不好消化。以后过年再做糍粑的时候,就把糯米换成了面粉。
虽然最主要的材料变了,但样子没变,这就行。
人们的生活水平好了,对这种简单的口感单一的糯米糍粑有些看不上眼,于是又将无馅改为有馅。椰丝和芝麻,就是大家普遍喜欢的馅料。
糯米和面粉做出来的“籺”的口感完全不一样。
万海潮觉得每种都有它们各自的特点。就怂恿万妈做一半糯米的,做一半面粉的,并且让万海洋帮忙买了不少椰丝、芝麻和白糖回来。
过年的糍粑一般是在除夕的前两天三做。如果除夕有空的话,当天做更好,只不过那天太忙了,会顾不上。多数人就提前做好,以免大年初一那天,没有糍粑拿去拜神。
万海潮自从放假以后,就没有清闲过。几乎是天天在搞清洁,中间还抽空去摘了一天的辣椒。
年关将至,也是要赚钱的。今年虽然天气冷,但避过了最厉害的霜冻,他们家的辣椒不但没受到影响,还越结越多。
虽然累得很,但有钱赚,一家人还是眉开眼笑的。
年二十六七的时候,万妈就想趁着有空,把糍粑给包了。万海潮说太早了,怕留不住。万妈突然又想起还有一些事情没做,就去忙了,糍粑就没包。
拖到除夕的前一天,万海潮一大早就起来泡糯米,并且主动请缨,说今年的糍粑就由她来包。
还有两天就过年,外面的田里一堆事情等着处理,万妈正忙得脚不沾地,听了女儿的话,毫不犹豫就答应了。
也许是这段时间万海潮做事太靠谱了,万妈竟然一点迟疑都没有。
糯米泡好了,万海潮把它捞出来沥干水,再送去打粉。
前两天是做糯米糍粑人最多的时候,从早上起就要排队打粉。打粉和碾米是同一台机器,只不过换了一些配件。万海潮去的那天居然是第一个,后面跟着她的是万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