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北京碓臼峪(第2页)
过“三迭潭”,登石阶路攀上“观瀑石”。俯首可见“清潭映日”。阳光映在潭壁石上似万道霞光,抬头西望,可见宽数米,高数十米的“天河爆”,但逢雨季大爆从天而降,气势磅礴,仰望爆布,飞流直下,大有“银河落九天”之感。
沿着蜿蜒的山路前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峡平流”。这里两山夹峙,峡谷幽深,然而谷底的溪流却平缓而宁静,与两侧高耸的山峰形成鲜明的对比。溪水清澈见底,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粼粼波光,水底的沙石和游动的小鱼都清晰可见。
过“观瀑石”,峰回路转。这里是风景区中最宽、最平的地段。只见两山壁立,一水中流。湾湾的小溪,清冽冽的河水,缓缓地从谷间流淌;小溪两侧则绿草如茵,青柳点点。微风吹来摇动着那润泽的枝叶,加上其间又透着红、黄、蓝、白各色野花,这一切是那样的静谧、幽雅,令人心醉神迷。
沿溪旁小路东进,可见“青跎出洞”、“石门水障”和“李自成点将台”等观赏点。游人人到点将台下既可坐在溪中的光滑石头上洗脚、冲凉,亦可登上点将台回首西望;远处是云雾弥漫的“层峦叠翠”,近处是栩栩如生的“雄狮峰”东望可见高耸入云的“壁塔南天”……
李自成点将台在小溪的南侧,高5米。相传,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经过此地,并登石点将举攻克北京城,逼得明皇帝崇祯(朱由检)于煤山(景山)自缢。因而它和宋沟中的穆桂英点将台有着同等传奇色彩。只是由于这里交通不便,这李自成点将台少有人知罢了。
继续深入景区,“金峡胜境”令人叹为观止。峡谷变得更加狭窄,最窄处仅容一人通过。两侧的石壁陡峭险峻,几乎垂直而立,抬头仰望,只能看到一线天空。而就在这逼仄的峡谷之中,溪流却奔腾不息,水流湍急之处,溅起层层白色的浪花,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声。峡谷中的岩石经过长期水流的冲刷和侵蚀,形态各异,有的像猛兽盘踞,有的像仙人指路,给人无限的遐想空间。
说起“金峡”,还有不少神话故事。其中一个是说,很久以前,这里藏着很多金银财宝,从某日起100天可取。幽州城一骑士闻知骑马到此,他怕到时别人取走,于是到99天便提前去取。结果一声巨响天崩地裂,顿时出现一条峡谷,而取宝人、马也血肉黄飞,至今在岩壁上还见斑斑血迹。这就是“金峡”名字的由来,自滑稽而可笑。金峡胜境区内的貌景观是最引人入胜的。峡谷时宽时窄,宽处片片清潭,水流缓缓;窄处坡陡流急,绝壁参天,实有长江三峡之险峻。加以恰好也有峡三处,在北京城北,故称京北“小三峡”。
第一峡,叫洞天峡。为峡区之南门,宽10米左右。其西侧有因断裂破碎而形成的宽不足2米的裂缝一条,高10米。商处悬卡巨石一块,从下向上仰望可见一线蓝天,谓“洞天一线”或称“赏天洞”、“洞天峡”即借此得名。
攀壁,或登浮桥越洞天峡,不远,则踩石过河便到“二龙潭”。龙潭北侧在陡峭的巨石上被水流冲出两条水道,分左右奔流而下,恰似“双龙吐水”。近前观看,真是抛珠溅玉,上下争飞,语不相闻,声如惊雷。
第二峡,叫仙人钓鱼峡(或称仙钓峡)。在峡区之中段,宽不足10米。两壁陡立,如刀削斧砍。中有大石一蹲,上书“仙钓台”三字。相传,大宋勇将孟良去塞北幽州盗雌龙发时路经此处,遇一老叟为仙人,故名。
登竹排过“仙钓峡”北上,眼前豁然开朗。昂首西望可见“石猴献寿”;东望“武士峰”身披战袍,威风凛凛,栩栩如生。
第三峡,叫群龙吸水峡。位于峡区北段。放眼望去在粉红色的花岗岩体中,一条条黑绿色的脉岩,恰似条条“青龙”穿山而过。而“龙头均伸向峡内水中,从而构成了“群龙吸水”的有趣景观。传说此处的“青龙祖籍原在关沟的青龙桥”。一日,一龙看家,群龙结伴云游到此,见这里山清水秀胜过青龙桥,于是穿山而下,争相吸水,再也不愿回去,致使青龙桥只剩青龙一条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