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光复(第2页)
陆秀夫看着这一幕,忽然想起在占城时,幼帝偷偷在竹简上画朱雀,说“等长大了,要让朱雀飞遍每寸山河”。此刻他袖口的《出师表》残页被风吹开,露出幼帝新学的字迹:“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半年后,汴梁太庙内,香火缭绕。
陆秀夫捧着从大都夺回的《太祖实录》,看着幼帝亲自将玉玺供奉在太祖像前,忽然想起在占城的夜晚,幼帝趴在他膝头背《出师表》的场景。“陛下,”他轻声道,“当年岳武穆未能完成的事,咱们做到了。”
弓手老兵站在殿外,想起临安城内新刻的“忠烈祠”匾额,想起“老熊”、那个短命副将,还有无数没活到今日的弟兄。他摸了摸腰间的雕翎箭,箭尾的红绳已褪色,却依然鲜艳如血。
张世杰在城楼上巡视水师,看见江面上的“海鹘船”正悬挂新制的大宋军旗,忽然听见身后有人轻笑。
“枢密使在想什么?”韩信走上城楼,望着远处的钱塘江,“在想如何打造一支跨海的超大型水师?”
张世杰大笑:“正有此意!当年在占城,吕宋、瀛洲已在咱们的版图之内,何况当年蒲寿庚的商队还说过,更远的地方有大食、大秦,咱们的水师,是该走出去看看啦。”
韩信点头,目光落在城楼下的百姓身上,他们正捧着五谷祭品,走向太庙。
他忽然想起在福州的那个清晨,老妇人的粥碗,还有无数百姓刻在心底的“宋”字。
“文丞相在草拟《即位诏》,”他对张世杰道,“第一句便写‘朕虽幼冲,然承天命,复祖宗之疆土,安黎民于水火’。”
张世杰望向南方,占城的方向:“陆相已派人去接皇太后和孩子们了,还有那些在南海屯田的百姓,终于能回家了。”
太庙内,幼帝赵昺跪在太祖像前,忽然看见供桌上的青瓷碗,碗底刻着“还我河山”。他想起陆秀夫说过,这是从元廷皇宫搜出的,当年徽宗皇帝的旧物。
“幸得太祖老爷爷护佑,”他轻声道,“后辈在先生等人的帮助下,终于把大宋的山河重新拼回来了。”
殿外,梅花纷飞,落在“重光”年号的匾额上,像极了当年崖山的火光,却又温暖如春。。。
数日后,幼帝携身后的文武百官行祭天礼,陆秀夫捧传国玉玺,文天祥宣读《即位诏》:“朕承天命,复大宋社稷,改元‘复兴’,与民更始。。。”
汴梁皇宫的勤政殿内,幼帝赵昺坐在龙椅上,望着殿下的文武百官。韩信、文天祥、张世杰、陆秀夫等人分立两侧,甲胄上的征尘未洗,却难掩喜色。
“诸位爱卿,”赵昺展开《即位诏》,声音虽稚嫩却坚定,“自崖山一别,朕与军民在占城屯田练兵,今日终得还都。这天下,终究是汉人的天下,是百姓的天下。”
文天祥出列,捧着一卷竹简:“陛下,臣已修订《大宋新律》,废‘人分四等’,各族百姓皆为编户齐民,可参加科举,可自由迁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