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光复(第3页)

李恒跟着出列,手中捧着的,是从元廷户籍司夺回的汉人户籍册:“陛下,南军旧部已整编完毕,愿为大宋戍守边疆。”

张世杰最后出列,呈上水师布防图:“臣已在胶州湾、泉州港设水师大营,打造出海宝船,不日可出海宣谕四方,让万国皆知,大宋复立。”

幼帝点头,目光落在韩信身上:“先生为大宋立下不世之功,欲何求?”

韩信却跪下,解下腰间的青铜剑:“臣本淮阴一布衣,蒙陛下与百姓不弃,如今河山已定,臣恳请解甲归田,耕读余生。”

殿内哗然,陆秀夫急道:“先生不可!大宋初立,正需您——”

韩信摇头,望向殿外,那里有百姓在欢呼,有孩童在追着纸鸢奔跑:“当年漂母说淮阴侯‘大丈夫当自食其力’,臣如今已食天下之禄,该让更有能者治世。”

幼帝望着韩信坚定的目光,忽然想起在占城时,这位“先生”总是蹲在田埂上,教孩童们认“禾”“麦”二字。他终于点头:“准奏。赐先生淮阴封地,建‘兵仙书院’,教天下孩童兵法与农桑。。。”

淮阴城外的稻田里,韩信蹲在田埂上,看着稻穗低垂,忽然听见身后传来脚步声。

“先生,”弓手老兵背着神臂弓,怀里抱着个布包,“这是从大都带回来的《武经总要》新抄本,文丞相说,让您给书院题字。”

韩信接过布包,看见封面上“兵民一体”四字,正是文天祥的手书。他望向远处的“兵仙书院”,雏形已现,孩童们的读书声隐约传来:“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

“老熊要是看见,”老兵忽然低声道,“定会说,这比在战场上杀十个元将还痛快。”

韩信笑了,想起在崖山、在占城、在大都,那些与他并肩的弟兄,“去把那支雕翎箭插在书院门口吧,”他对老兵道,“让孩子们知道,这箭曾射穿过元军的盔甲,却更愿守护他们读书的书桌。”

远处,文天祥的马车驶来,车帘掀开,露出半卷《资治通鉴》。“先生好雅兴,”文丞相笑道,“某来讨幅墨宝,给书院的藏书阁题额。”

韩信起身,拍了拍衣上的稻壳:“就题‘耕读传家’如何?。”

文天祥抚掌:“妙极!这四字,胜过千军万马。”

秋风掠过稻田,掀起层层金浪。韩信望着远方,仿佛看见无数身影在田间、在学堂、在水师战船,他们曾是士兵、匠人、百姓,却共同织就了大宋的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