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败讯传中军,帐内定新谋(第2页)

 拓跋焘盯着少年紧握槊杆的手,忽然想起斛律倍侯利临终前的嘱托:“此子虽幼,可堪大用,愿陛下善教之。”

 他放缓语气,指尖叩击着案上的舆图:“你父当年破檀道济先锋营,靠的不是猛冲,而是算准了对方粮道。如今你要探阵,可有计策?”

 斛律幡地斤脸颊涨红,低头道:“末将。。。 末将尚未细想,但求一试!”

 “莽撞!” 拓跋焘却并未动怒,反而起身拍了拍少年的肩甲。

 “辛弃疾在榷场立‘公平秤’,可见其心思缜密。你要去,便带三十死士,扮作互市的胡商,混进盱眙等地查探粮草排布 —— 这才是你父当年教你的‘诡道’。”

 长孙观接口道:“陛下此举,正合《孙子》‘用间’之法。幡地斤,你且记住,真正的勇士,不仅要敢战,更要会藏。待你探明敌阵,便是你加快成长之时。”

 少年猛地抬头,眼中闪烁着泪光与决心:“末将遵命!定不负陛下与太尉所望!” 说罢捧槊转身,铁甲碰撞声渐行渐远。

 拓跋焘望着他的背影,对长孙观叹道:“倍侯利若在,见此子当欣慰。待我等髀里生肉之时,这江山,终究是要靠年轻人撑起来的。”

 帐帘再次被掀开,拓跋仁的亲卫浑身湿透地闯入,甲胄上的冰碴在烛火下闪烁。

 “将军让小的禀报陛下,” 他跪地时牙齿打颤,“东平王的溃兵说,飞虎军用的‘神臂弓’能射穿三层皮甲,短斧专劈马腿,还有一种带倒钩的三棱锥。。。”

 “够了!” 拓跋焘猛地攥紧拳头。

 他想起去年濉口之战的残报,那时他还以为只是辛弃疾设饵侥幸得胜,此刻才惊觉 —— 那支由屯田兵组建的队伍,竟已淬炼成如此锋利的武器!

 长孙观忽然上前一步,银须在风中飘动:“陛下,此非坏事。”

 他展开随身携带的舆图,指着盱眙的位置,“拓跋翰虽败,却探出了飞虎军的虚实:其‘却月阵’需粮车为盾,弩手为骨,骑兵为锋,看似严整,实则机动不足。”

 他顿了顿,引用《吴子?料敌》的语句:“‘凡料敌,有不卜而与之战者八,有不战而避之者六。’ 如今已知飞虎军强在阵法,弱在驰援,正该避其锋芒,寻其软肋。”

 “软肋?” 拓跋仁的亲卫忍不住插话,“那榷场的‘公平秤’旁,藏着三百弩手!我们的细作刚靠近就被射穿了肩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