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雁门守备靠百姓,山阴星火候来客(第3页)


 辛弃疾带着最后一批民夫撤出时,特意在街角的碾盘上放了几大袋 “粟米”。


 袋子鼓鼓囊囊的,上面用鲜卑文写着 “犒军” 二字,只是凑近了能听见 “哗啦” 的响动 —— 里面装的全是石块,只在表层铺了层粟米,像块撒了芝麻的假点心。


 “元帅,斥候回报,平城方向暂无动静。” 刘勔展开新绘的地形图,手指点向山阴西北的峡谷。


 “今夜风向转西北,正是火攻的好时候。夏末秋初天干物燥,别说撒了硫磺,就是堆干草都能烧起来。”


 辛弃疾望着城墙下堆积的薪柴,忽然想起当时在盱眙见过的因元嘉二十七年北魏攻城产生的焦土。


 那时的太阳都是红的,空气里飘着股烧糊的味道,连井水都带着烟火气。他下意识地默念《孙子兵法》“火攻篇” 的句子,“行火必有因,因(烟火)必素具。发火有时,起火有日。。。”


 念到一半,他忽然停了下来,空气中的热气让他的喉结动了动。


 而关楼的风则带着寒意,吹得甲叶 “咔啦” 作响,像有无数亡魂在低语。他又低声补了句:“兵者,凶器也,不得已而用之。”


 关楼的号角在子夜响起时,山阴县的老槐树突然剧烈摇晃 —— 那是潜伏的斥候发出的信号,用绳套拉动树枝,像只受惊的大鸟在扑腾。


 辛弃疾按住刀柄起身,刀鞘上的铜环 “叮” 地撞在一起,在寂静中格外清亮。


 他望向西北天际,那里已泛起鱼肚白,淡淡的云被风扯成细丝,正是风向转换的征兆。


 “告诉弟兄们,” 他的声音在寂静中像块投入深潭的石头,激起层层涟漪,“看好上风向,咱们在那里等着。水火无情,管他什么铁骑,到了火海里,什么都遭不住的。”


 远处的峡谷里传来回应的号角,短促而有力,像颗被敲响的铜铃。


 辛弃疾扶着垛口的青砖,指尖摸到砖缝里的苔藓,湿冷的触感让他清醒了几分。


 山阴县的灯火还在明明灭灭,像只眨着眼睛的巨兽,正静静等待着即将入网的猎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