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武陵举义诛逆贼,历下披书叹兴亡(第3页)
看到此,辛弃疾觉着袁淑倒是懂他。
朝堂的风波,他不屑参与,不过大宋河北重地,北疆之安稳他确实是要保的。
他虽归隐济南,看着儿子长大,看着田里的稻子丰收,但却不再愿意见到北地为胡虏侵袭。
至于南方二刘之争斗,讨弑父之逆也罢,伐不臣之弟也罢,就让他们内斗去吧。
傍晚,辛弃疾带着辛稹、辛秬、辛铁柱去田埂上散步。
夕阳把父子四人的影子拉得很长,远处的济南城传来打更的梆子声,沉稳而有序。
田地里的稻苗绿油油的,在晚风里轻轻摇晃,像一片绿色的海。
“爹,将来我们也要像你一样,当将军吗?” 辛稹拉着辛弃疾的手,问道。
辛弃疾蹲下身,摸了摸三个儿子的头:“稹儿、秬儿、铁柱,当将军可是要打仗,会死人的。爹希望你们能学文明理、习武强身,至于将来当个将军,或是当个农夫,就看你们的想法了。爹此生的心愿就是让百姓们都有饭吃,有衣穿,如今已是基本实现了。但谁若是胆敢破坏百姓的生计,那就莫怪你们的爹爹再次披挂上阵了。”
他想起那些战死的飞虎军弟兄,又想起此刻刘义隆的悲剧,忽然觉得,天下太平,百姓安乐,才是值得他守护的最大的功业。
回到家,辛弃疾在书房的墙上挂了幅新写的字,是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字迹是他惯有的苍劲,却多了几分平和。
窗外的月光洒进来,落在字幅上,也落在案上的《春秋》之上。
辛弃疾望着月光,心里忽然平静下来。
朝堂的风雷,北地的烽火,都已远去。
如今他所求的,不过是 “带月荷锄归” 的安稳,是 “但使愿无违” 的初心。
这济南的田舍,这大宋北面的太平,才是他真正想要守护的 “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