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偏离轨道的灵魂爱吃汉堡排的秦逍

第125章 数学课(12)(第3页)


 “在‘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句当中,诗人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美好事物的象征,并且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在描写景物、时令之中,暗示时光流逝,蕴含着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哲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语文老师拿起讲台上的水杯,喝了一口茶水之后,继续讲道:


 “表达诗人王湾的思念之情的一句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这句诗词总结了整首诗所要表达的感情,尾联紧承前三联而来,遥应首联,表现了诗人深深的乡思愁绪。”


 “请学生们从内容和写法上赏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这两句诗【语言特点以及表达技巧】,知道的学生举手回答这个问题。”


 举手的学生中,小明率先发言:


 “这两句诗用对偶手法,将青山与绿水相对,色彩鲜明,对比强烈,既描绘了旅途美景,又暗含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小红接着补充:


 “对偶不仅增强了韵律感,还通过‘客路’与‘行舟’的对比,突显了诗人漂泊在外的孤独与无奈,同时‘青山’‘绿水’的描绘,更反衬出他对故乡山水的深切思念。”


 小李进一步指出:


 “‘青山’与‘绿水’不仅是自然景色的描绘,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寄托,通过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无限眷恋和对归途的迫切期待。”


 语文老师点头赞许,总结道:


 “正是这种细腻的情感与精妙的写法,使得王湾的诗作流传千古。同学们,乡愁不仅是诗人的情感,也是我们每个人心中对故土的深深眷恋。”


 “它跨越时空,触动心灵,让我们在异乡的夜晚,也能感受到那份温暖的牵挂。无论身处何地,乡愁如同一盏明灯,指引我们回家的方向。”


 下课铃声响起,语文课老师便抑制住了还想继续讲解下去的心,给学生们说了一声“下课”后便拿着语文课本和语文教师教案走出教室。


 语文课老师刚走出教室,教室里的同学们立即开始讨论诗人王湾再写《次北固山下》的情形,纷纷猜测他当时的心境与所见景致,有的想象他站在山巅远眺,有的推测他行舟江上沉思,讨论声此起彼伏,充满了对诗意世界的向往与探究。


 小明感叹道:“王湾的诗句仿佛让我们穿越时空,置身于那片山水之间,感受到他心中那份对故乡的深情厚意,真是令人心驰神往。”小红点头附和:“是啊,每一句诗都像一幅画,描绘出他内心世界的细腻情感。”小李则若有所思地说:“这种乡愁不仅仅是地理上的距离,更是心灵深处的共鸣。”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教室里洋溢着对古典诗词的热爱与敬仰。


 或许,正是这份乡愁,让王湾的诗句如此打动人心,成为无数游子心灵的慰藉,无论岁月如何变迁,那份对故土的深情始终如一,激荡在每一个思乡者的心间。


 上课铃声响起,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同学们迅速回到座位,目光齐刷刷地投向教室门口,期待着下一节课的开始。


 窗外的阳光透过玻璃洒进教室,映照出一张张充满求知欲的脸庞,空气中弥漫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阳光下的教室,仿佛成了连接古今的桥梁,同学们的心随着诗意的涟漪,荡漾在乡愁的海洋中。


 扬老师走进教室,站在讲台下,把手中的数学课本和数学教学教案放在讲台上,对学生们说道:


 “上节数学课老师给你们讲解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那你们还是否记得合并同类项的定义吗?这个问题请汪南同学回答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