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一个故事达成的合作
第二百四十二章 一个故事达成的合作
汉堡港务局会议室的橡木长桌泛着蜜色光泽,七月的阳光穿过彩绘玻璃窗,在桌面上投下斑斓的光斑。唐·本杰明和米歇尔走进时,赫尔曼·舒尔茨已坐在主位,银灰色的头发梳得如同港口的缆绳般整齐,鼻梁上架着副金丝眼镜,镜片后的目光像波罗的海的潮水,看似平静却藏着暗流。
「舒尔茨先生。」唐·本杰明伸出手,老人的回握带着老式机械表般的精准力道,指节上的老年斑像退潮后露出的礁石。
「唐先生,米歇尔小姐。」赫尔曼的英语裹着浓重的德语尾音,每个单词都像用凿子刻在石板上,「七月的汉堡港最忙,你们选了个好时候来——就像1892年,我曾祖父第一次见到蒸汽船时,也是这样的好天气。」
米歇尔将一个木盒推过去,胡桃木的纹理里嵌着铜质船锚:「特意托人找的19世纪港口地图,标注着您曾祖父主持扩建的码头。」她翻开地图,泛黄的纸页上,「舒尔茨码头」的字样用哥特体写就,墨迹已洇开淡淡的晕。
赫尔曼的手指抚过字迹,突然笑了,眼角的皱纹像地图上的航线:「我小时候总在这码头捡贝壳,曾祖父说,好港口要像贝壳,既能容得下巨轮,又护得住细沙。」
卡尔坐在父亲身旁,年轻的手指在平板电脑上滑动,屏幕映得他的无框眼镜泛着冷光:「唐先生的Lng方案很有野心,但汉堡港不是试验场。」他调出一组数据,「当初那次设备改造失败,让港口停摆了三周,我祖父到死都记得。」
唐·本杰明注意到,赫尔曼听到「祖父」时,喉结动了动——资料里说,老人最敬重那位在战后重建港口的祖父。他刚要开口,赫尔曼却端起咖啡杯:「尝尝吕贝克的咖啡豆,18世纪的商人就是用这味道敲定船期的。」
咖啡的焦香漫过长桌时,双方团队已各就各位。贞观集团的欧洲团队为首的是巴黎高商毕业的克洛德,笔记本上的公式密得像渔网;卡尔的团队则多是德国本地人,文件夹上印着家族徽章,最上面的《港口章程》边缘已磨出毛边。
闲聊持续了整整五十分钟,从19世纪的帆船讲到现代的集装箱轮,从易北河的潮汐规律讲到吕贝克的烘焙秘方。赫尔曼五次提到他的曾祖父,每次都要摘下眼镜擦拭,仿佛在透过镜片与故人对视。
米歇尔用膝盖轻碰唐·本杰明的腿,他会意,轻声说:「舒尔茨先生,听说您曾祖父的办公室里挂着幅《汉堡港全景》?我在柏林的海事博物馆见过复制品。」
赫尔曼的眼睛亮了:「你注意到画里的灯塔了吗?那是我曾祖父亲手设计的,灯芯用的是鲸油,在雾里能照出三海里。」
「真正的灯塔,要能穿透迷雾。」唐·本杰明微笑着说,「就像好的港口规划,不能只看眼前的潮水。」
老人放下咖啡杯,杯底与桌面碰撞出清脆的响:「卡尔,开始吧。」
谈判从九点十五分正式启动,第一个漩涡出现在泊位改造方案上。克洛德调出三维模型,红色区块在屏幕上闪烁:「将7号泊位改造为Lng专用区,配备双储罐系统,年吞吐量可达90万吨,投资回收期预计6.8年。」
卡尔立刻调出港口档案,泛黄的图纸上,7号泊位旁标注着「1897年建成」:「这是我曾祖父主持的第一个工程,水下桩基用的是挪威松木,至今还能检测到树龄——你们的重型设备会压垮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