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9章 最后的机会,脱颖而出!(第2页)
凭一国之力硬扛世界几大强国,说实在的,日耳曼军的表现已经足够强悍。
我相信,全世界找不出第二支军队,能在如此劣势下做得比他们更好。”
日耳曼军人那种深入骨髓的严谨,在很多时候确实能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
他们的失败,并非败在实力不济。
归根结底,是小胡子几次关键性的误判,又听不进前线将领的意见,一步步把自己推入了深渊。
杨杰看了眼日历,说道:“今天都八月十八号了,离当初和斯拉夫人约定的日子,只剩二十八天了。
他们的军队已经开始反攻乌兰了,照这个趋势看,九月中旬之前收复乌兰全境,问题应该不大。”
“时间上是有点紧,不过……”张元初语气一转,带着几分超然,“这跟咱们关系不大了。
就算他们没打自己的脸,又能怎样?
在他们还以为能对我们形成点儿威慑的时候,殊不知,他们的种种行为,在我们眼里就跟小孩子过家家差不多。”
他说着,从抽屉里拿出一本书,扔给杨杰:“你看看这个,王亦秋那小子,到底让他搞成了!”
“自打三九年底把小鬼子赶出去之后,他就开始琢磨着写一本属于自己的军事著作。
花了将近五年时间,总算完成了。
你看这本书里,他阐述了多种作战模式。
单纯的步兵作战、步空协同、步坦空协同、海陆空三位一体协同等等,都有大量详实的阐述和他自己的独到见解。”
“更厉害的是后面,”张元初点上一支烟,继续说道,“他大胆预测了未来的战争形态。
他认为,未来战争更多的是制海权和制空权的较量,陆军虽然不会消失,但地位会大幅下降。
‘非接触作战’和以战略威慑为核心的‘威慑作战’,将成为大国博弈的主题。”
“不得不说,这小子的眼光很毒辣,看得准!
眼下,我们的导弹技术已经世界领先,对五百多公里外的目标都能做到精确打击。
随着技术发展,命中精度还会更高。
战后,世界各国肯定都会拼命发展导弹技术。所以,王亦秋的预言,绝非空谈!”
张元初的语气中带着赞赏,王亦秋这小子,当年还是团长时就痴迷于沙盘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