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智能机械(第2页)

 是具身模型,或者说用于操控机体机械的人工智能程序。 

 也以这个作为课题,秦裕向上申请了立项。 

 这是一个有些大的项目,不过研究院还是同意了。 

 就像是先前信息去噪研究所的负责人所说, 

 天才总该有点特权。 

 秦裕在加入负熵研究院之前,在学界就己经声名鹊起了。 

 而在项目立项之后, 

 秦裕也依旧没有着急,给他的研究项目,研究团队添一些研究员。 

 对于秦裕来说, 

 不同于之前的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 

 需要大量的实验,所以需要其他研究人员辅助。 

 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归根结底,到最后其实是数学问题, 

 在这方面,其实没有什么人能够给秦裕提供什么助力。 

 在人工智能研究领域, 

 毫不夸张地说,目前己有的知识,在过去的这段时间里,秦裕都己经完全掌握了。-0′0¨小.税?惘~ .埂?欣,嶵¨快_ 

 再往外,就是需要他的‘超级大脑’发力继续探索的了,同样没有人能够给他提供什么帮助。 

 在思考到一个合适的方向前, 

 秦裕也没有必要找一些研究员来做一些重复性的代码工作和算法细化工作。 

 所以,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 

 秦裕的日子都过得很规律而平静。 

 整个研究所里,都几乎听不到秦裕什么声音, 

 要不是此前一个月里,秦裕和多个研究团队负责人进行过一些交流, 

 秦裕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要不是研究所的负责人,还一首关注着秦裕的动向。 

 似乎都要忘了有秦裕这个人了。 

 不过,包括信息去噪研究所负责人在内,研究所其他人也没有打扰秦裕的思考和研究, 

 更没有进行什么催促。 

 …… 

 信息去噪研究所由于是负熵研究院成立之初就建立的研究所, 

 所以就和011研究所紧挨在一起,也算是负熵研究院的本部了。 

 周围的环境算是清幽。 

 这些天,秦裕基本就是,食堂,休息室, 

 以及研究所一棵大树下,三点一下。 

 一沓纸,一支笔,靠着这棵大树的树干,树木枝叶遮挡出的林荫为秦裕挡着太阳的炙热, 

 但偶尔枝叶空隙被风吹拂开一些,也为秦裕带来一些斑驳的阳光。 

 然后,这么一坐就是一天,从清晨到日暮。 

 当然,实际上手里拿着的这沓纸,秦裕也很少真得落笔。 

 哪怕他现在是在思考一些数学问题, 

 他的超级大脑,有些夸张的记忆力,也让他思考的时候不需要一首靠落笔记下点什么来辅助。 

 当然,在思考着一些问题的过程中,秦裕也不会像是看起来一首在发呆, 

 偶尔这棵树旁,也会有其他研究员讨论一些问题, 

 秦裕也会听一听,甚至在对方主动询问的情况下,提供一些建议。 

 这让秦裕看起来, 

 比起在这儿思考问题,更像是在这儿乘凉。 

 等到了夜里, 

 回了休息室, 

 秦裕虚化之后,离开研究院,就是换个地方,继续白天的思考, 

 一般来说,就是距离负熵研究院最近的一座雪山顶上。 

 然后, 

 就这么一天,又一天。 

 时间过去三个月, 

 秦裕一串代码也没有写过。 

 只是对于一个复杂的数学问题,研究的愈加深入。 

 不过他思考的问题,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方向了。 

 …… 

 同年,秋。 

 秦裕拿着一篇数学论文找到了负熵研究院信息去噪所的负责人荀以明教授。 

 荀以明教授拿到这篇数学论文之后, 

认真阅读了起来。 

 在看完论文的开篇和标题,知道秦裕解决了怎么样一个问题时, 

 荀以明教授就激动和振奋了起来, 

 然后再越往下越感觉头疼。 

 倒不是秦裕的论文本身有什么问题, 

 只是,虽然说智能算法的研究和数学息息相关, 

 信息去噪研究所里,大半研究员都是数学出身。 

 但,看这种纯数论文,过于深入前沿领域的纯数论文,对于荀以明教授这个搞人工智能算法研究的,还是有些过于晦涩了。 

 “秦研究员,老实讲,我看不太懂。我虽然最开始在学校学得也是数学,但是脱离纯数研究实在是太久了,这篇论文涉及到的内容,对我来说有些吃力,可能还需要麻烦秦研究员你为我讲解一下。” 

 荀以明教授也没有不懂装懂,很诚恳地说道, 

 秦裕点了点头,也没有说什么, 

 拆解了这篇论文的内容,大概再描述了一下。 

 花了半天时间,刨开一些细节问题,在大方向上,荀以明教授听懂了。 

 这时候,荀以明教授脸己经涨得通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