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没有太大价值的可能(第2页)

 “如果原先在碰撞下,地面基本所有动植物都将灭绝。那激光武器方案发挥作用的话,地面大概还会有百分之九十九的物种在这期间灭绝。” 

 “对于后期,我们恢复地面的生态和大气环境,会有不小的帮助。” 

 秦裕这话的意思其实就是,即便计划成功,在地面上依旧是毁天灭地的景象,只是毁天灭地的不会像之前那么彻底。 

 相对的,躲在地下避难城市中的人们,安全程度也会上升一些。 

 “我明白了,秦院士。” 

 这位老领导点了点头,然后首接了当的问道, 

 “那秦院士,这个方案是有什么难题吗?” 

 “现目前的激光武器功率不够,先前提到的整个以激光武器为主的计划的前提基础,不是以现在的激光武器威力为标准,而是理想状态下的,能够实现的激光武器极限为标准。?咸,鱼,墈\书? ?勉+废/粤^渎\” 

 也就是说,需要有那么一个理想状态下实现了的激光武器,才能够有实现这个计划的可能。 

 而现在,这个激光武器还并没有实现,实现这个激光武器的状态,也不太那么理想。 

 老领导听懂了,然后再看着秦裕,等待着秦裕详细说明一下情况, 

 “我们需要在月面,建设一个前所未有的巨型激光武器,然后,以一个足够的能源系统,来支撑该激光武器的能量功率。” 

 “目前的可控核聚变反应堆,无法提供支持吗?” 

 “以目前氘氚聚变反应堆的整体体量,可能很难完成在月面的建设。” 

 “虽然目前湍流理论的一些变化,或许能够一定程度上缩小氘氚巨型反应堆的体积,但在目前的运力技术上,压力依旧巨大。” 

 “此外,氘氚聚变反应堆能够提供的能量功率,也还要差一些。” 

 此刻氘氚聚变反应堆足足几个体育场大,最高处高度超过两百米, 

 能够普及建设,完全依赖于这个时代夸张的生产力。 

 但稍微估算一下,就会知道,整个氘氚聚变反应堆的重量可能超过千万吨。 

 即便不考虑氘氚聚变反应堆中单个设备,单个部分的体积, 

 就重量,以目前每艘火箭仅两百吨的地月运载力,都不知道要耗费多少火箭。 

 “即便是以生产力,强行覆盖运力技术上的压力,以大量的运载火箭完成在月面上整个氘氚聚变反应堆的建设,占用的过多生产力,可能也会影响原本部分地下避难城市的建设,得不偿失。” 

 听着秦裕的话,老领导点了点头,听到这儿,其实他也己经想到,这个计划的核心在哪儿了。 

 “所以?” 

 “这项计划需要依赖于氦3聚变反应堆的实现。” 

 “在原本的预期中,氦3聚变反应堆的体积更加紧凑,要比目前的氘氚聚变反应堆小一些。” 

 “此外,按照计算,单个氦3聚变反应堆能够提供的能量,也足以支撑这座理想状态下激光武器的激发。” 

 “那这种情况下,秦院士,你们的压力就很大了。氦3聚变反应堆能够在接下来剩下不到十五个月的时间里,完成研制吗?” 

 听着老领导的话,秦裕也没有大包大揽,科研本身就是一件不太确定的事情。 

 氦3聚变的研究本身也很困难, 

 虽然目前解决了其中一个关键问题,但整个氦3聚变反应堆是一个很庞大的系统,还有着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秦裕自己也只能说尽力。 

 想了想,秦裕只是对这位老领导说道, 

 “只能做一下尝试,不能抱有太多期望。从时间上来说,可能只能够越过地面的氦3聚变反应堆运行试验,首接在月面上,完成首座氦3聚变反应堆的建设,并完成首次运行。如果能够成功,这个首次完成运行的氦3聚变反应堆,就作为激光武器的能源支持。如果失败了,也就只能失败了,大概率不会再有二次建设,二次尝试的时间余量。” 

 秦裕的意思,其实就是有枣没枣先打两杆, 

 成功了也就成功了,成功了固然最好

,但也首接做好失败预期。 

 反正失败了,也就原来一样,没有太多损失。 

 而能够在如此紧张的时间里,做现在这种尝试, 

 也是因为是在智能时代了。 

 如果是在智能时代之前,这种尝试想都不用想了, 

 即便是秦裕凭借他的‘超级大脑’,破解了氦3聚变技术中的一些难题, 

 如此短的时间里,人类文明也没有那个时间去完成氦3聚变反应堆在月面的建造。 

 也就此刻智能时代,生产力足够的情况下,能够做一下这种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