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没有太大价值的可能(第3页)

 “行,秦院士,你们的方案,我们一定是支持的。” 

 “不过,就像是您所说的,这件事情本身想要成功,就需要各个环节都走在理想状态才能够实现。我们也不会要求,这个尝试一定成功,所以,秦院士你和负熵研究院中其他研究团队中研究员们,也不用有太大的压力。” 

 “本身,我们其实也没有想过,能够对2801小行星的撞击造成什么干涉,即便干涉计划没有成功,也不影响我们在这场末日危机,末日灾难中,文明继续延续下去。” 

 这位老领导,重新站起了身,伸出手,和秦裕的手握在了一起,表达了对秦裕和负熵研究院的支持。 

 秦裕点了点头,也没有说什么。 

 对于秦裕来说,这次尝试也就只是一个尝试, 

 因为即便是这次尝试成功,对2801号小行星撞击地球这件事情产生一点微弱的影响, 

 其实也改变不了, 

 那个时候,还在地面的人们,基本没有存活可能的现实。 

 这个计划成功与否,只是影响,后续人类恢复地球生态圈,恢复地面生存环境需要的时间。 

 …… 

 时间, 

 很快来到了次年的二月, 

 在过去了六个月时间的情况下, 

 第一批开辟的地下避难城,己经完成了主体空间的开辟,以及主体支撑结构的建设。 

 不过,对于地下避难城来说,比起单纯主体结构的完成,‘内部装修’的工作量其实更大。 

 这里的‘内部装修’,自然是在开辟成功地下空间的基础上,实现一个地下避难城真正的功能。 

 首先,肯定是要让地下避难城内,满足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 

 这点看起来容易,在地底深处,这个此后将基本封闭的空间里,其实也比较复杂。 

 从空间温度,到空气比例含量,都需要人为去调节,去设计一整套生存环境维持系统去运转。 

 不过还好,人类文明有可控核聚变反应堆,有足够的能源去支撑这一整套的复杂系统的长久运行, 

 也有智能程序,强人工智能,能够首接参与这份工作。 

 然后,在基础环境的建立之后, 

 就是工业集群,工业区域的迁移和建立了。 

 除了容纳人们生存之外,容纳整个大量工业设施,工业集群,也是这些地下避难城关键作用之一。 

 这些工业集群,将是人类文明能够在地下,将文明继续维持的关键。 

 也是人类文明在灾难过后,快速重新返回地面的基础。 

 在此外,就是一些大量将要储存到地下避难城内的基础物资的运入了。 

 不过, 

 在这个过程中,负熵研究院内,一个机构也在其中一期就最先搬到了首批地下避难城内。 

 这个机构就是末日基因库。 

 一个由秦裕创立,专门为末日而存在的地方。 

 在末日基因库里,储存了几乎所有人类文明发现的生物的基因,胚胎,种子。 

 包括了人类的基因。 

 每年,一些新物种被发现时,末日基因库也会专门将这些新物种的种子和基因储存起来, 

 之前,造成人类文明第一次末日危机的236藻类,在末日基因库中也有储存。 

 此前,011研究所内,在生物领域研究出来的东西,末日基因库里也有备份, 

 像最初的裕类菌,都在末日基因库里有存在。 

 此外,末日基因库里还保存着一些人体繁育装置。 

 在智能时代到来之后,末日基因库也接入了智能程序,接入了强人工智能。 

 理论上来说, 

 如果人类文明真得灭绝,那强人工智能就会启动末日基因库,重建文明。 

 强人工智能所在算力塔中储存的其他知识,工业数据,也将让人类文明在极短时间里,卷土重

来。 

 这其实也算是,秦裕这个‘末日恐惧症患者’,给整个人类文明添得多重保险了。 

 只要不是一瞬间,将人类文明连带着所有工业设施全部抹去, 

 那人类文明迟早都能够从这片土地上重新复活。 

 而同样的时间里, 

 在地下避难城的建设推进的同时, 

 秦裕自然是主要专注着材料领域的研究, 

 借用了算力塔的部分算力,从计算材料学出发, 

 秦裕做着一些尝试。 

 2801号小行星撞击倒计时13个月, 

 这一个月,人类文明依旧紧张为应对末日做着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