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消灭陨石(第2页)

 至少意味着,其产生的推力足以撼动电推进发动机本身,而不是电推进发动机本身无动于衷。 

 屏幕上,经由智能程序监测, 

 显示着一个清晰的,对于这一次电推进系统试运行至关重要的数据, 

 单电推进发动机推重比,从零点三开始,随着电推进发动机运行功率的增加,快速上跳, 

 首到,某一瞬间, 

 再推重占比在零点九八到零点九九,来回跳动了几次过后, 

 豁然超过了一! 

 一瞬间,本来紧盯着数据变化的核心研究员们,对此爆发出了剧烈的欢呼声。 

 要的就是这个! 

 单个电推进发动机多出来的推力,肯定不能够支撑的其dt02电推进系统中的其他模块,比如氦3聚变装置部分, 

 但更多一些电推进发动机呢……此刻dt02电推进系统的试运行中,氦3聚变装置的运转远远没有到负载极限。′e/z-l^o·o_k\b,o\o/k/.¨c!o`m′ 

 似乎可以有一些畅想的空间了。 

 当然, 

 更重要的是,一众核心研究员们也相信, 

 在秦裕院士的带领下,主导参与下,此刻电推进技术的研究,也同样还远远没有到极限。 

 正常来说, 

 以电推进技术研究的困难程度,哪怕是负熵研究院的研究员齐心协力,各领域共同努力, 

 从最开始推力还没有太大的实用意义, 

 到后面,dt01电推进系统实现推力达到吨级的突破, 

 再到此刻,单电推进发动机的推重比突破一, 

 这每一步,都需要经历漫长的历程。 

 但此刻, 

 在秦裕院士的带领下,整个电推进技术的研究,几乎是以一种夸张的速度,实现了三连跳。 

 几乎相当于,秦裕院士拖拽着整个人类文明,在这项技术上突飞猛进地狂奔。 

 秦裕院士的智慧和知识就像是没有极限似的,总是能够创造奇迹。 

 而且,在秦裕院士下,整个负熵研究院也能够很容易拧成一股绳,在同一个艰难的问题上集体发力。 

 在身边人们的欢呼中,秦裕也笑着鼓了鼓掌。 

 最终, 

 dt02电推进系统的试运行持续了40分钟之后结束, 

 秦裕宣告了dt02电推进系统的实验成功。 

 首到实验成功结束时, 

 身边一众核心研究员们,都还是满面红光,为此高兴着。 

 秦裕也转过头,再眺望了眼刚结束试验的电推进发动机。 

 从技术本身,目前的电推进技术其实都没有那么适合用在大气层内, 

 而此刻,人类有的确有这方面的运力需要, 

 就只能够对电推进系统相关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 

 如果是在宇宙中,不进入大气层的飞行器上, 

 此刻的dt02电推进系统其实己经完全够用了。 

 大气层内的话,可能还需要再次进行突破, 

 或许需要等到dt03电推进系统诞生, 

 人们才能够真正开始建造一个适用于大气层内的电推进飞行器,而不是目前这种技术水平下,只能够停留在理论层面的一点畅想。 

 此外, 

 从此刻dt02电推进系统本身的规模上,就能够看出来。 

 最终的电推进飞船, 

 对比起传统交通运输领域中的一些运输工具, 

 比起智能汽车,性质可能会更接近列车,或者说货轮的性质。 

 单次大量物资和人员运输往来,而不是单个人少量物资的短途运送。 

 应用联通各地下避难城市,也算是对口了。 

 …… 

 dt02电推进系统实验成功之后, 

 能动研究所在秦裕的带领下,也没有停下来, 

 继续在dt02电推进系统的运行试

验数据基础上,继续对电推进系统进行着改良研究, 

 以期盼实现更高的,单个电推进发动机的推重比。 

 为此,负熵研究院中的材料研究所,也在维持和能动所合作。 

 而在电推进系统之外, 

 这段时间里,负熵研究院最重要的另外一件事情, 

 就是,为返回地表之前,需要做得一些事情了。 

 为此,整个负熵研究院,大多数研究团队,都在各领域为此忙碌着。 

 …… 

 首先,是恢复地表生态系统的问题。 

 恢复地表生态系统,生态链本身,对于此刻的人类文明来说,其实不是一个很难入手的难题。 

 仅负熵研究院的末日基因库,就保存了原本地表几乎所有人类文明掌握的物种的种子和基因,所有人类文明发现过的动物胚胎和基因, 

 依赖类似于人体繁育装置的技术,人类文明只需要一些时间, 

 就能够让地球上原本存在的绝大多数植物和动物重新出现在地表上,构成一个完整的自然生态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