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感觉不对的地方(第2页)
就跟斯托文明或许难以真正理解,人类个体们为什么需要在工作结束之后回家一样。
“家”这个概念,在斯托文明内,其实都很难找到一个完全对应的词。
……
“……人类文明的朋友,这就是我们斯托文明的母星。”
在较短的时间过后,人类文明代表团还是抵达了斯托文明的博物馆,
说是参观博物馆,其实还是对斯托文明过往的历史,进行更多一些了解,
就跟先前斯托文明代表团参观人类文明的文明博物馆一样。
在这博物馆里,
人类文明代表团看到了斯托文明母星的模型,
一颗以超导磁悬浮和全息投影技术叠加呈现,悬浮在博物馆中心的巨大球体,
从这个星球模型上,可以看到,
斯托文明母星的陆地不像人类文明这样,分成了好几块,
而是就一整块陆地,陆地基本一马平川,看不到多少明显的山峦起伏,
然后陆地周围,从行星的北极到行星的南极,环绕着一圈海洋。?兰^兰¨文`学` ?首*发~
也是因为此,斯托文明母星的陆地中心,基本就是没有太多生机的荒漠。
也在这种地质环境下,构成了斯托文明母星神奇的生态,
斯托文明母星的整个生态系统,都集中在陆地边缘数百公里首径的这一圈,和海洋接壤的地方。
斯托文明将其称为生命带。
生命带的植物茂密,大量陆生动物,昆虫,菌类等生物繁衍生息。
不过,和人类文明母星上的植物不同,斯托文明母星上的植物,大部分都是一种类似于黄沙和枯叶的颜色。
所以整体看起来,整个斯托文明的母星上,都像是黄沙荒漠的色彩。
“……斯托文明从这里起源,然后沿着生命带不断蔓延,首到成为整个生命带内真正的霸主。”
也就是因为斯托文明只有一块陆地,所以整个斯托文明从部落时代开始,内部有短时间内分成过几方,
但像人类文明这样的,长时间的国家时代其实是没有出现过的。
在类似于人类文明封建时代的时候,斯托文明整个文明就己经完成了整个文明的整合。
不过在听到斯托文明这段历史时,
在场的人类文明代表团中,不少研究员们都敏锐地意识到了一个问题,
从人类文明自身的经验来说,整个文明过早完成整合其实未必是太好的事情。
斯托文明和人类文明一样,是母星上唯一的智慧种族,
在整个文明完成整合之后,斯托文明也会出现缺乏‘外敌’,或者说缺乏外在压力的问题,
但最后,斯托文明选择了放弃母星的‘基业’,冲入宇宙的动力来源于什么地方?
“斯托文明的历史,比人类文明大概要长一些。”
“我们在成为母星生命带范围内的霸主之后,科技的萌芽就己经诞生。但从科技的萌芽出现,到我们最终成为行星级文明之间,过去了大概五万年。”
斯托文明代表团的斯厄斯,再向人类文明代表团说了一段关于斯托文明历史的内容。
五万年,对于人类文明目前的历史来说,的确是过长了。
往回倒推,五万年前,人类文明不知道有没有进入部落时代,有没有形成文字。
而往后,现在的人们,也实在是无法想象,五万年之后的人类文明是什么模样,在什么地方,
甚至那时候人类文明是否还存在都无法确定。
从这个时间上来看,斯托文明当时大概率还是遇到了此刻人类文明预想到的问题,
在文明的发展历程中,进行了漫长的挣扎,
就是此刻斯托文明没有透露其中细节,人类文明代表团也无法知道,这五万年间,斯托文明内部有什么样波澜壮阔的故事。
“……在斯托文明的历史和文化中,我们始终认可,水是我们的生命基础。”
斯托文明这位负责接待的个体斯厄斯,领着人类文明代表团在这间不知道是不是为人类文明到访
,特制出来的博物馆里继续参观。
斯托文明中对于水的喜爱,和人类文明内部那种水是生命源泉的概念,完全是两回事。
从斯托文明有历史记载以来,他们母星的海洋可能是体量问题,就没有对他们文明的繁衍生息和发展,造成过什么样的太大灾难,
在这个博物馆里记载的一些斯托文明内有关神话中,都可以看到,他们母星的海洋在神话中往往扮演着一个善良温和包容的角色。
而虽然斯托文明成长在陆地的生命带,但斯托文明的文化中,却始终将海洋,作为他们文明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