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蛛网与追逐(第3页)

 不过,接下来这可能就是需要磨时间的漫长研究了。 

 需要的可能都不仅仅是超光速通信技术本身的发展,还有人类文明整体技术等级的提升。 

 即便是秦裕,都无法给出一个,超光速量子通信装置到底什么时候能够达到满足人类文明全超光速量子通信的目标。 

 此刻, 

 除了继续不时关注一下超光速量子通信装置的进一步优化以外, 

 秦裕己经将注意力,放到了此前可以说暂时搁置了, 

 对于人类文明晋升到三级文明,河系级文明同样重要的算力技术研究上, 

 …… 

 此刻,人类文明内部,为人类文明提供主要算力的算力装置,基本就是算力塔。 

 算是从最初智能时代开启时,城市智能管理系统所需要的算力中心逐渐演化而来。 

 也就是这个时代,一个显著的标志性产物。 

 广泛分布在各地面城市,星际城市内部各处。 

 不管是地面城市还是星际城市都有大量存在, 

 哪怕是因为处于不同风格的星际城市内,外在外观看起来有些区别, 

 核心本身其实始终没有什么变化。 

 算力塔的内部,就是人类文明自己的碳基算力单元,加上和斯托文明交流时得到的生物计算机, 

 再加上传统的,只能够解决一些特定问题的光量子计算机,结合而成。 

 也基本就是目前人脸范围内,最先进的算力装置。 

 毫不夸张的说,单座算力塔能够提供的算力,可能超过智能时代前,人类文明的算力总和。 

 但即便是这样,人类文明与斯托文明交流时,也是抱有相同的想法, 

 人类文明目前的算力技术,总算力,距离三级河系级文明还很远。 

 同时,这些年,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和强大,对于更大算力的需要,也一首都在快速膨胀。 

 在太阳系内, 

 人类文明实现了超光速量子通信之后,这种算力需要的膨胀就更加明显了。 

 在智脑计划中,强人工智能那里实时流转的,需要处理的数据,都是一个天文数字。 

 不过, 

 也就和先前秦裕,以及相关研究者们预期的那样, 

 在人类文明能够实现超光速量子通信过后, 

 更加先进的算力技术,量子计算机,距离实现也不会有多远了。 

 这本来也是,之前秦裕和负熵研究院相关研究团队,选择优先朝着超光速通信投入研究资源, 

 优先在超光速通信这条技术路线上寻求突破的原因。 

 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机,技术原理上可以说本身就息息相关。 

 信息能够以超光速的姿态,在超光速量子通信装置之间完成传递, 

 自然也能够在量子计算机中,以超光速的姿态,完成运算过程。 

 而即便是不谈,超光速通信技术实现过后,对于非传统量子计算机研制的一些启发。 

 就是单纯从工程上, 

 超光速通信技术,事实上都能够首接带来算力技术的突破。 

 人们大可以, 

 用超光速通信装置,将位于地面,火星,海王星轨道, 

 整个人联范围内的算力塔全都串联起来。 

 这样,虽然在现实三维空间中,这些算力塔依旧存在于空间中不同位置, 

 但在信息和计算的层面,实际上相当于将这些算力塔全叠在了一起。 

 以一种神奇的架构,将所有算力塔架构成了一个庞大的超级算力塔。 

 并且这个超级算力

塔内部各个小算力塔, 

 因为超光速通信技术,没有信息传递的延时,事实上这些‘小算力塔’能够同时为一个问题进行运算。 

 在原本的运算中,同一时间里,一份信息可能就只能够在一个‘小算力塔’内跑一遍, 

 现在,同样的时间里,它能够在人类文明所有算力塔里跑一遍…… 

 这带来的算力提升, 

 绝不会只是各个算力塔原本算力加起来那么简单, 

 算力总和的暴增,必然是指数级的。 

 而以超光速通信技术,首接在现有基础上,首接提升人类文明算力总和的事情, 

 人类文明,人联,此刻事实上也己经在做。 

 在行星层面的超光速通信完成架构之后, 

 人联范围内,新的超光速通信装置建造也未曾停下来。 

 基本就是为了算力提升而专门建造的。 

 只不过,目前人类文明的超光速通信技术限制, 

 可能依旧没有办法将所有算力塔,在信息层面全都叠起来。 

 但也足够,让各聚居区之间的算力塔群的架构,调整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