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人联纪元一万年

到人联纪元6000年时。

人类文明在,建造烛光基础实验装置的部分区域,以及周边部分区域,

总共35光年直径范围内,已经开发建设了超过1000个恒星系统,或者说行星系。

但,人类文明整体的人口基础,却没有随着这个事实上的疆域规模膨胀而跟着发生相同程度的膨胀。

人类文明,人联范围内的总人口,在负熵研究院社哲所等反复调整着,人口增长策略的情况下,

依旧未曾突破十万亿。

在过去超过三千年的时间里,人联范围内人类总人口仅仅是从此前的四万亿,逐渐逐渐上涨到了六万亿。

其中超过大半,依旧生活在人联的传统聚居区,

也就是包括太阳系,南门二,巴纳德,沃夫……一直到罗斯行星系聚居区等,

十光年范围内,人类文明很早就开辟扩张出来的那些人类聚居区。

后来,在抵达烛光基础实验装置建造区域过后,

如同滚雪球般,再开发建设的超过一千个行星系,其中大部分,都仅仅只有由智脑计划中强人工智能负责协调统筹运转的智能工业集群,智能工业区,

而没有传统的,供人类生存的星际城市,聚居区。

少部分,存在一些星际城市,聚居区的,聚居区的规模也比人联传统聚居区规模小很多,

在一些后来开发建设的,小的聚居区内,单个行星系的人口总数可能还不到百亿,

对比早期南门二,巴纳德等行星系内,动辄数千亿的人口总数,实在是有些不成比例。

在这个时候,

经过漫长时间的消磨,演变,

这一代,人联中绝大多数人们,对于烛光基础实验装置建造这件事情,

倒也还没有发展到反对的程度。

只是谈不上什么反对,也谈不上什么支持。

对于这个时代的人们来说,

烛光基础实验装置建造的开始,是很久远以前的事情了,

烛光基础实验装置建造的完成,也将是很遥远未来以后的事情。

前后都不靠。

对于他们来说,虽然知道烛光基础实验装置的建造依旧在进行,

但几乎已经只是作为一个时代的固定背景存在。

他们出生时,开始认知这个世界时,烛光基础实验装置就已经在建造,

直到他们死亡时,离世时,烛光基础实验装置依旧还是维持在建造状态。

他们的日常生活,整个人生轨迹,和正在进行的烛光计划,甚至和为烛光计划后来开发建设的那大部分行星系,几乎就都是两条完全平行的线,

发生了不了什么关系。

他们既不用为烛光基础实验装置的建造付出什么……所以谈不上有什么反对。

同时,烛光基础实验装置的建造,也对他们的生活造成不了什么影响。

这种情况下,

想要让这个时候的人们,依旧保持着对烛光基础实验装置建造,烛光计划的热衷,关注,基本是不可能的。

所以,

到这个时代时,人们对于烛光基础实验装置的建造,烛光计划的推行,基本秉持着一种无所谓的态度。

除了旅游参观的时候,烛光基础实验装置基本就在人们的世界之外。

……

“……有时候感觉,我们就像是在空等,除了等待烛光基础实验装置建造完成,别得好像也没有什么能够在这个时期做得。”

负熵研究院,各研究所负责人再坐在了一起。

能动所这一代的负责人,神情有些遗憾,又有些感慨地说道。

这个时候的秦裕,又再是负熵研究院社哲所的负责人,

听着其他各研究所负责人的讨论,秦裕也没有立即发言。

对于坚持烛光计划,坚持烛光基础实验装置建造这件事情,

作为整个人联最上层,最聪明的一批人,负熵研究院研究团队负责人往上,

倒是还没有到出现疑虑的程度。

对于烛光计划进行的必要性,一众研究所负责人还是很清楚和坚定的。

只不过,对于负熵研究院相关研究所,研究团队来说,

这也是一段有些艰难的时间。

特别是能动所。

能动所的两个主要研究领域,

能源技术和推进技术研究的再往下,

都因为基础理论,基础科学的限制而卡住了。

很大程度上,烛光基础实验装置就主要是能动所两个研究领域建造的。

想要继续往下发展,需要先完成基础领域基础理论再突破,

而为了基础领域基础理论再突破,人类文明开始和塞勒塔卡文明联合合作建造烛光基础实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