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之巅抱着脚走路

第65章 迷途(一)(第2页)

 




    那个与徐子清一起来的陈山炰,说话咋咋呼呼,你都不知所云,于是都不喊他“山炰”,都叫他“三炮”,那意思就是吹牛。他是干啥的?说大鼓书的。
 




    那个时候,农村也好,城市也好,没有什么娱乐可言,除了弄一台黄梅戏商城花鼓灯之外,最好的娱乐方式就是听大鼓书。唱戏,也有短板,主要是戏班少,价钱贵,很难请到,一般人家也花不起这个钱。请戏班,那是富贵人家遇到节日或喜事,高兴了显摆了才请;至于贫雇农、小资或小业民,是请不起的。就是大家子弟或说富贵人家,平白无故,也不随便请,为啥?不是请得起请不起的事情,最主要是遭人猜疑——这家咋了?又有什么好事?要是没有,就有人骂一句——钱多烧的,神经病!
 




    陈三炮大鼓书说得好,好在哪里?好在他读书多,从古到今,无所不知,三教九流,全部内行,天文地理,如数家珍。只要东家点出来,他都能说出来,什么十大名著就不说了,就是民间传说的隋唐演义封神榜,薛仁贵征东,杨门女将,穆桂英挂帅等,只要是你知道的,随便点,他都会,还都能说得津津有味,留有悬念,让人听了,流连忘返,就是睡觉,还在梦里出现。
 




    最主要是,他说书,都是在晚上,不耽误你干活,再者,说书费用也少,有时候是一部书收多少斤粮食,或者给多少钱。不管是粮食,还是钱,都不多,只要够他养家糊口就行。而且,生活也不太讲特殊,一个人,背个鼓,入乡随俗,你吃啥他吃啥,吃饱就行。白天,闲来无事,东家有活儿,不够手或忙不过来,他也可以帮忙。
 




    陈三炮最拿手的就是篾匠活,那个活做得十分精到,非常有水平,咋说呢?斑竹园产竹子,一把篾刀,一根竹子,他可以刮出六层篾子,拿过来对着太阳,透明地能看到对面人,用手揉搓,能搓揉成一团,再松手,又恢复原样,你说怪不怪,神不神?许多篾匠见之,都佩服得五体投地,还有的要拜他为师,只因为他的主业是说书匠,只得微笑着婉言谢绝。有人毫不夸张地说,陈三炮不说书,就是靠着这一门手艺也能混一碗饭吃,因为这篾子破得就可以做皮影子戏道具。
 




    陈三炮整天背个大鼓,今天到上楼房,明天到银沙畈,后天说不定就到了南溪。不,陈三炮最喜欢去的还是煤窑,那地方人集中,多是单身汉,晚上没事,不是听书就是在一起侃大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