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熟读医书

 “颐和轩”重新热闹起来的日子里,林夏案头永远摆着几本翻卷了边的医书。¢p,o?m_o\z/h-a′i·.?c~o^www. 

 月光透过窗棂斜斜的洒在《脉经》泛黄的纸页上,墨迹未干的批注旁边,张老那句“医道漫漫,且行且思”的箴言仿佛化作了跳动的字符。 

 林夏摩挲着书页上被油灯熏出的焦痕,忽然听见身后传来了竹杖点地的轻响。 

 “这些日子都在啃故纸堆?” 

 张老的声音带着几分欣慰,他伸手将案头上散乱的《黄帝内经》扶正,苍老的指节敲了敲书脊。 

 “光盯着脉象可不够,要把人看成一个活的整体。从明天起,你就跟着我研读《伤寒杂病论》和《千金方》,古人的方子里面藏着大学问呢。” 

 当夜林夏便在灯下翻开《伤寒杂病论》,泛黄的书页间散发着阵阵的陈墨香气。 

 她握着狼毫,在空白处密密麻麻的写下批注,时而皱眉思索,时而疾书如飞。 

 当窗外传来了第一声鸡啼的时候,她才惊觉案头上己经堆起了厚厚的笔记,而晨光正透过窗户,将那些工整的字迹染成了淡淡的金色。 

 接下来的清晨总是被墨香唤醒。林夏天不亮就守在医馆后院的老槐树下,捧着张老手抄的《伤寒论》逐字推敲。 

 露水打湿了青石板,她却浑然不觉,时而皱眉勾画“太阳病,发热汗出”的条文,时而在旁侧批注自己对脉象的理解。>!ˉ如t文¥#网]a °!?追¢最<新′>·章~|节??° 

 张老总会在日上三竿的时候慢慢的踱来,见她将“小柴胡汤”的适用症与弦脉变化联系起来,便捋着胡须笑道:“有点意思,不过纸上得来终觉浅,明日跟我去巡诊。” 

 巡诊的第一站是城郊的农户家。患痢疾的老汉蜷缩在土炕上,面色蜡黄如枯叶。 

 林夏刚要伸手搭脉,瞥见张老意味深长的眼神,猛然想起了昨夜苦读的《千金方》中“湿热痢”的记载。 

 她赶紧的收回手,先观察老汉的舌苔——发现老汉的舌苔厚腻如腐,然后又问老汉的饮食起居,得知对方连日食用馊饭。 

 这才谨慎地将手指搭上寸口,脉象滑数有力,与书中描述分毫不差。 

 “师父,是湿热蕴结大肠。” 

 林夏翻开随身带着的笔记,“用白头翁汤清热燥湿,再辅以针刺天枢、上巨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