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忠告就是帮助他(第2页)
她把牵牛子放回罐里,轻轻的合上盖子:“我当时也质疑过,查了三天文献,才发现你爷爷是根据本地人的体质调整了用量。这不是偏方,是实践出来的智慧。”
苏婉晴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笔记本上的紫苏叶,忽然说道:“我昨天跟市医
院的主任通电话,他说现在都讲究循证医学,老办法跟不上时代了。”
“那你觉得呢?”
林夏看着她的眼睛说道:“张大妈的风湿性关节炎,是ct片上的影像重要,还是她现在能自己下楼买菜重要?”
苏婉晴猛地抬起头。张大妈是社区里的独居老人,腿疾多年,去年冬天疼得下不了床,是苏婉晴每天提着药箱上门,用艾灸配合草药熏洗,三个月后竟能拄着拐杖散步了。·e¨z\小!税?王! _哽/歆_罪?筷/
“上周她还送了一袋自己种的南瓜来,”
林夏笑了笑说道:“说要谢谢你让她能赶上菜市场的早市。”
诊室里静了下来,只有墙上的挂钟在滴答作响。
苏婉晴翻开笔记本,指尖划过那些密密麻麻的批注,忽然指着其中一页说道:“这里记录的是治疗带状疱疹的方子,我爷爷用雄黄配冰片,调在麻油里外涂,比抗病毒药膏好得快。但我同学说雄黄有毒,不让我用。”
“雄黄确实含有砷化物,”
林夏点头说道:“但是你在方子后面写了,只涂在疱疹表面,避开破损处,连用不超过三天。这就是中医的‘中病即止’,既用其效,又避其害。”
她顿了顿:“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同样的方子,在医院可能被质疑,在诊所却能发挥作用?”
苏婉晴茫然地摇头。
“因为医院需要标准化,像流水线一样处理常见病,”
林夏走到窗边,指着楼下排队取药的人们。
“但是这些人里,有常年劳作的搬运工,有关节炎的纺织女工,还有总熬夜的程序员,他们的体质千差万别。中医的精髓,不就是看人下药吗?”
秋风卷着桂花香飘进了诊室,苏婉晴的眼睛慢慢的亮了起来,像被点燃的星火。
“我记得第一次跟着老药农上山,”
她忽然说道:“王大爷教我辨认何首乌,说要看藤上的叶片,三出复叶的才是正品。他还说,挖药的时候要留三分之一的根在土里,不然来年就长不出新苗了。”
她低头看着笔记本说道:“这些东西,课本上都没有写。”
林夏端起茶杯,温热的茶水滑过喉咙,带着淡淡的回甘:“我刚工作的时候,也总是纠结于课本和实践的差距。有一次给一个孕妇开安胎药,用了紫苏梗,结果她孕吐更厉害了。后来才知道,她体质偏热,紫苏梗性温,反而不对症。”
她从抽屉里拿出一本厚厚的病历册,翻开其中的一页:“你看,这是我当时的记录,后来查了《本草害利》才明白,紫苏梗虽能安胎,但阴虚体质者慎用。那次之后我才知道,再好的理论,也要装进具体的人里才行。”
苏婉晴接过病历册,指尖抚过林夏娟秀的字迹,忽然抬头说道:“林医生,您说我该留在诊所吗?可是我爸妈……”
“我不能替你做决定,”
林夏看着她说道:“但是我可以告诉你,当年我母亲反对我开诊所的时候,我带她去看了住在山脚下的李奶奶。李奶奶有肺心病,走不了远路,我每周上山给她诊脉送药,坚持了五年。”
她笑了笑说道:“母亲最后说,医者的根,不在医院的诊室里,而在病人需要的地方。”
苏婉晴的眼泪又掉了下来,这次却带着释然的笑意。
她把笔记本抱在怀里,像是抱住了什么珍宝:“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等等,”
林夏叫住正要起身的她,从药柜里面拿出了一个布包。
“这是我前几天去山里采的野菊花,你回去给你爸妈泡着喝。”
她顿了顿说道:“顺便告诉他们,下周社区义诊,我们需要人手给孩子们做推拿,问他们愿不愿意来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