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乡思千云(第2页)

一个老太太走过来,递给她一本户籍册:“填了吧,填了就是云乡人了。”

林夏翻开户籍册,“姓名”栏里自动浮现出“林夏”两个字,“籍贯”栏还是“云乡”。

她握着笔,却迟迟下不去手:“我不是云乡人,我没有家在这里。”

“怎么不是?”

老太太的声音忽然变得尖锐,“你的脉相是云乡的,你的命是云乡的,你就得在这里!”

周围的人一下子围了过来,他们的脸渐渐清晰,竟是脉诊司的考评官们。

有人拿着脉诊仪按住她的手腕,有人夺过她手里的笔,要替她填户籍册。

林夏拼命挣扎,却发现自己的手不听使唤,只能眼睁睁看着“云乡”两个字越来越大,最后将她整个人吞没。

“不要!”

林夏猛地惊醒,额头上全是冷汗。火堆已经快灭了,吴军坐在旁边,手里拿着一块沾着血迹的纱布——是阿依的伤口又渗血了。

“做噩梦了?”

吴军递过来一杯热水。林夏接过杯子,指尖还是冰凉的:“我梦到了云乡,那里的人都要我填户籍册,说我是云乡人。”

“假的。”

吴军把火堆拨旺,“脉诊司造云乡这个地方,就是为了把你们这些‘契人’归类。他们觉得只要给你们安一个籍贯,就能掌控你们的命。”

林夏低头看着杯子里的水,忽然想起那本考评录上的评语——“我无法给他打分”。

原来从一开始,脉诊司就知道她不属于任何“类别”,可他们还是不肯放过她,非要造一个虚假的籍贯,把她塞进他们的体系里。

“我们明天去南竹镇。”

林夏忽然开口。吴军愣了一下:“南竹镇?地图上没标这个地方。”

“苏若兰的信里提过。”

林夏想起苏若兰失踪前给她写的最后一封信,里面夹着一张小纸条,写着“南竹镇,溪畔第三户”。

当时她以为是苏若兰随手写的,现在看来,那或许是苏若兰留给她的线索。

金守心点点头:“也好,正好避开灵脉堂的眼线。不过南竹镇在南疆深处,路不好走,得早点出发。”

第二天一早,几人收拾好东西,继续向南行驶。

纸鸢已经消失了,天空却变得阴沉起来,像是要下雨。

车开了大约两个小时,前方出现了一座石桥,桥头上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归籍桥”三个字。

“归籍桥?”

林夏心里一动,“停下看看。”

几人下车走到桥上,发现桥中间放着一个铜鼎,鼎身上刻满了密密麻麻的名字,每个名字后面都跟着一行小字——“籍贯:云乡”。

鼎旁边立着一块木牌,上面写着“凡过此桥者,需填乡思表,方得通行”。

木牌下面压着一叠纸,林夏拿起一张,上面列着三个问题:

1. 你记忆中云乡最难忘的风景是什么?

2. 你为何离开云乡?

3. 你是否愿意为云乡付出一切?

“简直是荒唐。”

阿依忍不住骂了一句,“一个假地方,还搞这些形式主义。”

林夏看着纸上的问题,忽然笑了。她从背包里拿出一支笔,在纸上写道:“我无乡,故无记忆;我未离,故无原因;我为自己而活,故不付出。”

写完,她把纸扔进铜鼎里。奇怪的是,纸没有被点燃,反而化作一缕黑烟,在鼎上空凝成一行字:“身份不符,禁止通行。”

紧接着,铜鼎发出一阵嗡嗡的响声,桥身开始摇晃起来。

吴军大喊:“不好,桥要塌了!”

几人赶紧往岸边跑。刚跑到岸上,就听见“轰隆”一声,归籍桥塌了半边,铜鼎掉进河里,溅起巨大的水花。

林夏看着湍急的河水,心里忽然清明起来。

脉诊司造这座桥,造这个鼎,根本不是为了“归籍”,而是为了困住那些认同“云乡”身份的人。

只要你承认自己是云乡人,就永远逃不出他们的掌控。

“绕路走。”

金守心拍了拍林夏的肩膀,“前面有个渡口,我们坐船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