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0章 朱祁钰看着周围:这就是瓦剌?不应该啊?

 朱祁钰勒停战马,玄色披风被塞外的风掀起一角,露出甲胄上细密的鎏金纹路。他抬手遮在眉骨处,目光越过眼前连绵的矮丘,望向远方那座孤零零矗立在荒原上的石城,眉头不自觉地拧成了川字。

 “这就是瓦剌?”他低声呢喃,语气里满是难以置信。从居庸关出关至今二十余日,大军一路北行,所过之处尽是空旷的草原与戈壁,别说像样的部落帐篷,连成群的牛羊都少见。更让他意外的是,沿途连半支阻拦的队伍都没有——阿依娜曾提过的东部“假阿依娜”势力范围,明军过境时竟只有几个牧民远远观望,连哨探都未曾派来。

 “陛下,想来是那些势力忌惮我大明军威,不敢轻易造次。”于谦催马上前,顺着他的目光望去,“他们清楚,阻拦御驾便是与大明为敌,一旦我朝调动大军征讨,仅凭他们分散的部落,根本无力抗衡。”

 朱祁钰缓缓点头,却仍难掩心中的失落。他自幼在史书上读到,成祖朱棣北征时,瓦剌曾是漠北最强盛的部落之一,控弦之士数十万,帐篷连缀数十里,每逢会盟,各部首领皆率部来朝,何等威风。便是正统年间,哥哥朱祁镇亲征时,瓦剌也能集结大军与明军抗衡,可如今呈现在他眼前的,却只有一座石城和周遭荒芜的土地。

 “传朕命令,大军在石城外三里处扎营,不必全军展开,留三千骑兵警戒即可。”朱祁钰调转马头,对身后的亲兵吩咐道。他想亲自去看看,这历经数十年变迁的瓦剌,究竟成了什么模样。

 亲兵领命而去,朱祁钰则带着于谦、毛胜、石义及数十名护卫,缓步走向石城方向。越靠近石城,周遭的景象便愈发萧瑟——城墙虽由巨石砌成,却多处出现裂缝,城根下堆着半人高的枯草,城门上方刻着的瓦剌文“守护”二字,也被风沙磨得模糊不清。城头上,几名穿着破旧皮甲的瓦剌士兵正探头探脑地望着他们,眼神里既有警惕,又有难以掩饰的敬畏。

 就在这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从石城方向传来。朱祁钰抬头望去,只见百余骑人马正朝着这边疾驰而来,为首的是一男一女两名瓦剌首领——女子身着红色镶边的皮袍,头戴银饰,正是此前派使者与大明联络的阿依娜;她身旁的男子身材魁梧,眉眼间与阿依娜有几分相似,想来便是她的弟弟也平阿尔斯兰。

 “大明皇帝陛下!你们可算来了!”阿依娜勒住马,翻身跳下,快步走到朱祁钰面前,深深行了一个瓦剌礼节。也平阿尔斯兰也紧随其后,与她一同单膝跪地,身后的百余骑瓦剌勇士也纷纷下马,齐声高呼:“参见大明皇帝!”

 朱祁钰上前一步,亲手扶起阿依娜:“阿依娜首领不必多礼,朕应约而来,便是为助你平定叛乱,恢复瓦剌安宁。”他的目光扫过那些瓦剌勇士,见他们虽个个身形剽悍,却衣着陈旧,手中的兵器也多是锈迹斑斑的弯刀和长矛,心中的疑虑更甚。

 阿依娜站起身,脸上露出一丝苦涩的笑容:“陛下,您眼前看到的,便是如今的瓦剌了。”她抬手示意了一下周遭的景象,“我和弟弟早年因部落内乱,被迫逃往大明内地,在宣府一带居住了近十年。去年听闻家乡变故,匆忙赶回来时才发现,曾经的瓦剌早已四分五裂。”

 “四分五裂?”朱祁钰皱着眉追问,“成祖年间,瓦剌可是漠北霸主,怎么会落到这般田地?”

 “陛下有所不知,”也平阿尔斯兰接过话头,声音带着几分沙哑,“自从也先大汗去世后,瓦剌便陷入了内乱。各部首领为争夺汗位互相攻伐,加上这些年旱灾频发,草原上牧草枯萎,牛羊大量饿死,许多小部落要么被大势力吞并,要么就迁徙到了更北的地方。”他顿了顿,语气愈发沉重,“我们回来时,原本的王庭早已被烧毁,只剩下这座石城还能勉强驻守。”

 朱祁钰顺着他的目光看向石城,只见城墙下散落着不少断箭和破损的盔甲,显然不久前这里刚经历过战事。“那你说的‘假阿依娜’和亦巴里,又是怎么回事?”他问道。

 阿依娜叹了口气:“‘假阿依娜’原是我表叔父的女儿,名叫娜仁托雅。我父亲去世后,她勾结了几个部落首领,谎称我已在大明病逝,自立为‘瓦剌大可敦’,占据了东部的水草丰美之地。亦巴里则是西部的一个部落首领,向来野心勃勃,见瓦剌内乱,便趁机吞并了周边的小部落,如今势力也不容小觑。”

 “那你们身后这些勇士……”朱祁钰的目光落在那百余骑瓦剌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