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4章 未来预警机的路线

飞机在南郑上空进行了一个紧凑的转弯,然后缓缓降落在了城固机场的跑道上。

 

相比于常浩南这些年经常去的盛飞或者蓉飞,秦飞集团无论从规模还是发展水平上,确实都差了不少。

 

这点从机场的情况就不难看出来。

 

毕竟只是当年三线建设阶段为了以防万一而设置的一个备份,地位类似大山里面的贵航集团。

 

因此在特殊时期结束之后,地位本身就比较尴尬。

 

在常浩南重生之前,秦飞甚至已经和镐飞进行了资产重组。

 

说是重组,其实就是合并到了后者里面。

 

走在稍微靠后一点的梁绍修突然叫住常浩南:

 

见王晓模没有继续下去的意思之后,常浩南又补充道:

 

“背靠背的两面阵还可以设计成不同的波段,比如一面用s波段做精确扫描,另一面用l波段做反隐身探测,只要根据不同种类的任务需求把相应的阵面旋转到任务方向上就行。”

 

“传统单面阵的探测角度在120°左右,但如果用宽角扫描技术,比如真实时间延迟线取代常规的移相器,那有潜力提高到150°,甚至160°的水平,这样双面阵的盲区就会被压缩到非常低的程度……”

 

常浩南自己都不记得了。

 

“盲区当然会有。”

 

“对了,常总。”

 

但对于相控阵雷达来说,旋转只是为了补盲而已,调整完角度之后就可以停住了,并不会影响到探测能力。

 

毕竟二者的地理位置和业务范围都比较接近。

 

但是至少得能塞进去3.2米宽的标准尺寸货盘。

 

不仅总体设计方案出自他手。

 

“无论是平衡木天线也好,t型天线也罢,对于大型预警机来说总归不合适。”

 

毕竟最早还是常浩南自己和丁高恒提出来的。

 

但他毕竟不是专业出身,稍微扩展一点就两眼一抹黑了。

 

他摆了摆手:

 

“您当年给运8做防除冰设计的时候,也是这么说的。”

 

梁绍修点头。

 

“我之前看的资料上说,雷达是不能探测到180°范围的。”

 

在某种程度上,梁绍修甚至可以说是被常浩南带出来的总师,所以说到这里也是神色如常:

 

“毕竟飞机等航发的话,还能先用其它型号对付着试飞,但是航发等飞机连定型都定不了……”

 

但刘高卓就没有这种心理包袱。

 

在距离稍远的位置上,那架空警200已经被涂成海军航空兵特色的灰白涂装,甚至侧面都写上了“华夏海军”四个大字。

 

常浩南本来只是跟在后面闲逛,但却突然从王晓模口中听到了一个前段时间好像才听过的名词。

 

“这样的好处是,对于同样尺寸的雷达罩来说,双面旋转阵的单一天线面积可以做到三面阵的将近两倍,但总的耗电量却只增加三分之一左右,在探测距离和探测效率方面会表现出巨大的优势,只是机械结构会更复杂,重量也会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