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1章 余波回荡(6K章)

    京城航空航天大学的一间小礼堂内,正聚集着一大群观看阅兵式的学生。
 

    这个年头又不存在网络直播,宿舍里也没有电视信号,如果想要看直播,就只有在学校里几个特定的地方。
 

    二十出头的年纪,本就是最有朝气、对国家大事最为关注的阶段,而京航的特殊性质,更是加大了这部分人的比例。
 

    因此,甚至在阅兵式还没开始的时候,这里就已经挤得人满为患。
 

    以至于后来的人只能坐在地上。
 

    最后还是唐林天亲自出面,要求各宿舍楼把装有电视的活动室开放,才止住了汹涌而来的人潮。
 

    而这次阅兵直播的内容,也并未辜负他们特地起的这个大早
 

    对于还没有进入航空工业系统工作、接触不到太多涉密消息的学生来说,除了中间有一个编队的歼7e实在乏善可陈之外,其它型号,都还是比较惊喜的。
 

    只不过,礼堂毕竟是公共区域,实在不适合大声喧哗,而且也没有人想要错过解说员的任何一句话。
 

    所以,一开始,大家还是能够压抑住自己的情绪。
 

    只是时不时传出一些窃窃私语的声音。
 

    “我说,周哥。”
 

    李岩看着电视里飞过去的双三角翼歼7,歪过身子,小声对坐在旁边的周书万问道
 

    “我记得南哥不对常教授当年跟咱们一起上学那会,不是在课上设计出来过一种下颌进气的歼7改进型么,怎么没装备啊”
 

    二人都是常浩南在读本科时候的同学,只不过如今后者已经博士毕业成为教授,而他们还在读研三,正在准备硕士毕业论文。
 

    周书万眉头微皱,看了旁边的李岩一眼
 

    “你爸是空军,这事你问我”
 

    话虽如此,但他还是继续回答道
 

    “再说了,我记得常教授当时就说过,那种型号还是比较落后,所以我们会装备更好的。”
 

    “好像确实这么说过,但我以为他只是在装逼”
 

    李岩挠了挠头。
 

    他父亲确实曾经是空军,但两年前已经转业了。
 

    “”
 

    周书万沉默片刻
 

    “其实我当时也是这么觉得的。”
 

    然后话锋一转
 

    “但考虑到人家如今真的成了我们的教授,所以我现在回想起来他可能当时就已经全都计划好了,你看刚才飞过去那么多歼8c,明显已经大批量装备部队了。”
 

    二人的闲聊显然打扰到了周围,很快,前面就有一个人愤怒地回过头,示意他们噤声。
 

    “苏27来了,快看”
 

    礼堂内再次恢复了原本的寂静,只剩下两名解说员富有韵律的声音。
 

    哪怕是航空航天大学的学生,亲眼见过苏27的也是极少数。
 

    96年倒是在新闻上见过不少,但那时候的信号质量更差,而且都是被剪成稀碎的零散画面为了拼凑足够的镜头数量,肯定不能跟阅兵的时候相比。
 

    除此之外,就是军事杂志上面那几张固定的图片。
 

    因此,所有人都恨不得屏住呼吸,不愿意错过任何一个镜头。
 

    毕竟,他们可没条件把画面给录下来慢慢看,也没有打几个字就能找出图片的搜索引擎。
 

    一旦错过去,那就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看到了。
 

    但周书万却是个例外。
 

    他的导师是国内著名航空安全器材专家,在十一号工程中,参与了对k36d弹射座椅的技术吸收工作。
 

    当然,他作为一个小硕,是不可能有机会直接参与的。
 

    但至少,照片和资料他还是看过不少。
 

    所以,在一众观众之中,只有周书万显得非常泰然自若。
 

    甚至还特地拧开保温杯喝了口水,并在心里对少见多怪的同学们进行了一番指指点点。
 

    但还没等他把杯子从脸前面拿开,就听到刚刚回头谴责他们的那个人发出一声咆哮。
 

    “我艹”
 

    他刚想以彼之道,还施彼身谴责回去,但紧接着,礼堂里面就响起了此起彼伏的声音。
 

    内容也基本都差不多
 

    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惊呼。
 

    周书万放下杯子,把视线重新聚焦到电视屏幕上。
 

    然后,瞳孔猛地一缩。
 

    好在,讲台上面的老师很快反应过来,赶紧抬起手迅速下压
 

    “安静,安静听电视里怎么说”
 

    从第一声惊叹响起到这功夫,说起来很长,但总共也就过去了几秒钟。
 

    因此,他们很幸运地并未错过解说员的声音。
 

    “接下来接受检阅的,是国产第三代战斗机编队”
 

    在那一瞬间,周书万的脑子是空白的。
 

    他并没有像别人那样吼出来。
 

    但也不知道自己的心情是什么。
 

    平静
 

    绝不是。
 

    虽然表面上仍然是那副淡然的样子,但如擂鼓一般的心跳和急促的呼吸却出卖了他的内心。
 

    惊喜
 

    好像是。
 

    但又不完全是。
 

    他早就听说过有一个自行研发三代机的十号工程,也知道原型机在两年前就已经首飞。
 

    如今见到真身公开亮相,喜悦固然有之,却又不像是此刻情绪的主基调。
 

    非要形容的话,只能是
 

    一言难尽,五味杂陈。
 

    作为70后出生的一代人,周书万一直以来,心态都是矛盾的。
 

    他知道华夏的武器装备普遍落后世界主流一代以上。
 

    知道华夏的装甲部队甚至比在沙漠风暴行动中被乱杀的猴版t72还差一截。
 

    知道到1996年的时候,还没有几架能发射中距弹的战斗机。
 

    知道现代级驱逐舰并不是什么“航母杀手”。
 

    这些,都是像黄志强那样的人经常挂在嘴边用来嘲讽的内容。
 

    但,也都是真的。
 

    然而,他也知道,我们的军队向来擅长在敌强我弱,敌多我少的情况下战斗。
 

    也知道,从赤水河到到三所里,我们最擅长的事情,就是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他没有任何理由怀疑,在新的时代,人民军队仍然能继续创造奇迹。
 

    这到底是绝望还是希望,连周书万自己,一直以来都说不清楚。
 

    因此,他几乎从来不会跟那些人辩驳,甚至从来不会细想这个问题。
 

    因为他害怕。
 

    害怕自己会被说服。
 

    直到张漫出国之后,他才逐渐开始思考,以及跟一些同好讨论。
 

    关于如何在绝望中找到希望。
 

    其实说难听点,就是yy。
 

    但总归是稍微靠点谱的y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