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途漫漫127(第3页)

桐桐点头,这个是知道的。

“可是,赶上了知青陆续回城,都在想办法安置子弟,名额实在是紧缺,像是姜雨这样的姑娘当时就没法安排。”

嗯!没后台,没背景,没依靠,虽然是内部子弟,但当时的情况特殊。或许缓几年,随着铁路的发展,还是能安置的。

罗强也是这么说的,“我后来走访了她父母的老同事,大家也都说,才十八,年龄不算大,可以去铁路技校,上三年学,出来再看看情况……”

是个办法,但为啥当时没去呢?桐桐没问,只拿着姜雨的照片,这姑娘长的瓜子脸,大眼睛,梳着两个大辫子,长的挺漂亮的。

桐桐就问:“是不是当时有人骚扰姜雨,或许跟她提过什么条件。”占点女孩的便宜,帮着安置之类的。

罗强就觉得找对人了,姑娘家没有依仗,遇到这种事真的不奇怪:“当时查了一个叫安保的人,他是一个段长的儿子,混混流氓,缠着姜雨,他也承认,确实说过类似于逼姜雨跟他处对象的话……”

说着,拿出了安保的照片:大饼脸,小眼塌鼻,脸上一点都看不出忠厚来,反而叫人瞧着就觉得猥琐。

“天守望说,工作无望,他就安排姜雨去投奔他哥哥,特区那边的情况不一样,能找到活干。他等毕业了,也想过去。”

桐桐表示理解:“这个安排在当时很大胆,但确实没有啥大的问题。是他亲自送去的?还是……”

“没有!当时他在上学。但是铁路系统都是姜雨父母的同事,她坐火车过去,并不难。事实上,她也安全的到达了。还留在了当时的工程队,在食堂给烧水做饭,挣一份工资。可这个工作没干一个月,人失踪了。

田守望的哥哥说,姜雨请假,说是回京城了。我们走访了铁路上那一趟回京的列车,列车员也证实,姜雨确实回来过。可田守望却说,没见过姜雨。后来,天守望的嫂子在田雨的留在那边的行李里发现了一封信……”

桐桐在案卷里找到了这封信,信是港城寄到京城的,收件人是姜雨的母亲,她姥爷希望大陆的亲人能过去团聚。

她问说:“所以当时的想法是,姜雨从别的途径知道家里收到一封港城的信,于是才在特区一个月,就请假回来了。回来看了信,想离开,就狠心没有去见田守望。

因为当时的整个社会氛围,她也不敢叫太多人知道她有境外关系,所以,再次南下,都没有用他父母的关系,自己买票,偷偷上车,没叫人认出她。

铁路系统大了,若是没有特别叮嘱或是特别托付,不是人人都认识她。于是,田守望不知道她回来过,更不知道她又离开了。离开之后,回到住处。她没带行李,只带着可能重要的东西,就偷|渡出去了……”

对!当时就是这么想的。

“可疑点是,既然要走,这么重要的信件怎么遗落在住处?”

罗强说:“偷|渡是得游过去,带上也会湿的,带不带无所谓。烧掉吧,又怕没交代行踪,连累了田家人,所以把信留下了。”

当时处理案子的人都是这么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