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6章 调研华川县(第2页)

“怎么想着在电子行业做配套产业呢?”

江一鸣询问道。

“我们距离云海市较近,交通便利,所以我们依托云海市电子产业的龙头效应,做了一些配套产业。这样不仅能承接产业转移,还能发挥本地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的优势,吸引更多的企业来我们这里落户。”

石勇说道:“说实话,我没有书记您这样的能力和魄力,吸引大企业来我们华川县落户,我们只能背靠大树好乘凉,经过我们县委县政府的多方考察和研究,认为依托云海市电子产业的龙头效应,发展配套产业是目前最适合我们华川县的选择。我们希望在未来,能够逐步培育本地优势企业,争取吸引更多上下游企业入驻园区,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园区的整体竞争力,也能为本地经济注入更多活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进一步推动县域经济的又快又好发展。”

“目前,我们工业园区已经初具规模,不过还处于起步阶段,很多方面还需要不断完善。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未来一定能够实现更大的突破。我们也将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服务水平,为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同时,我们也会积极引导企业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不仅仅是作为云海市的配套产业存在,也要在科技创新上下功夫,将华川县打造为东江省,乃至全国的重要的电子零部件制造基地。”

“这是一个非常务实的发展思路。依托云海市的产业优势,结合本地资源禀赋,聚焦配套产业,既找准了切入点,也留足了发展空间。只要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华川县一定能走出一条有特色、可持续的产业发展之路,为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

江一鸣对于华川县的发展,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临野市长,之前你可没有向我提起过华川县的发展情况。”

“书记,主要责任在我,是我向市长汇报少了,我们做事的习惯是,先默默地把事情做好,等有成果了,再向领导们汇报。”

石勇连忙说道:“我们华川县打造的电子配套产业,是从前年开始列入工作计划的,今年年初正式投入使用,现在效果逐步显现,所以才向市长汇报的。”

“这一点是我工作的不到位,对华川县关心不够。看到你们华川县发展成现在的样子,我心里非常高兴,也为你们的成绩感到骄傲。华川县虽然基础薄弱,但你们找准了发展方向,一步一个脚印地推进,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我相信,在你们的努力下,华川县未来一定能够实现更大的跨越,成为东江省乃至全国电子制造领域的重要一极。也希望你们继续保持这种实干精神,把产业做得更精、更强,真正走出一条具有示范意义的发展路径。华川县的发展经验也值得在全市范围内推广。”

郭临野接着说:“书记,我提议,下一步,我们要加大对华川县的支持力度,在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给予倾斜,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为园区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临野市长的提议很好,我同意加大对华川县的支持力度。”

江一鸣说道:“希望你们华川县继续发扬攻坚克难的精神,主动作为、奋勇争先,为全市又快又好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随后,一行人把整个厂区转了一圈。

江一鸣不时点头,表现出对华川县工作的认可。

在很多地方都有工业园区,但由于很多县区方向没有找准,工作服务不到位,导致园区吸引力不强,建设完成后,企业入驻率低,发展后劲不足。甚至成了芳草地,极大浪费了土地资源和财政资金。

而华川县的工业园区则展现出截然不同的景象,厂房林立,机器轰鸣,工人们有序作业,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书记,园区内还建有党员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项目申报、人才引进等一站式服务,实现了党建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

石勇进一步介绍道。

随后,江一鸣与到场的企业主进行座谈,有近十名企业家参加了座谈会,他们分别表达了对园区发展的肯定,也提出了在发展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和建议。

总体来说,他们对石勇非常的认可和敬佩,也对政府的服务非常满意。

江一鸣认真听取了企业家们的意见,并逐一作出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