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6章 离谱且渊博的美食文化底蕴(第3页)

 

 但宋代的拌菜以盐和酱为调味料。这和酱油尚未问世有关。
 

 作为调味品,茴香、胡椒这样的香料用得比较多。
 

 此外,烹调时几乎都不加食用油。
 

 与现代相比较,不用油这一点是很大的不同。
 

 宋代的凉拌菜可以说与日本的这类菜在制作方法上更为相近。
 

 除了凉拌菜,宋代还有许多做成“羹”的吃法,也就是汤菜。
 

 羹是最古老的菜肴,春秋时代的文献中已经可以找到。
 

 宋代之后,出现了许多新的烹饪方法,尽管如此,羹依然是主要的烹饪方法之一。
 

 根据《山家清供》中的记载,草头、萝卜、芜菁叶、葵菜、蓬蒿等多数蔬菜都被用在汤菜中。
 

 而且,除了蔬菜以外并不放入肉和鱼。
 

 现代,除了在贫困山区,像这样的汤已经基本上从餐桌上消失了。
 

 至少人们不认为这样的菜是像样的菜。
 

 像白菜、卷心菜、荠菜、萝卜等,现代人也拿来做汤食用,但无论哪种汤都要放肉。
 

 现代人基本不用草头、芜菁叶、葵菜、蓬蒿、芹菜等来做汤。
 

 宋代的汤和现代的汤还有一点不同的是,汤里基本不加油。
 

 可苏秦为什么要从一道三脆羹谈到这么多烹饪技法,以及和现代厨艺的区别?
 

 因为他接下来要呈现的菜,都和这些知识息息相关。
 

 而想要品鉴到一道失传名菜的精髓,就必须了解相关的历史和工艺,否则就是牛嚼牡丹,毫无体验感。
 

 等他们吃得差不多了之后,苏秦又连续上了好几道菜,每一道菜都让他们吃得赞不绝口,流连忘返。
 

 直到这时候,他们才明白苏秦为什么对每道菜都严格限制了分量。
 

 要不是他们已经饿了几天,要不是给的分量足够小,他们此时已经吃撑了。
 

 终于,第五盏的第一道菜来临:
 

 肚胘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