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让你救场,你一人分饰七角千里烟波浩渺
第708章 每道菜的失传都是有原因的(第2页)
在苏秦原来的时空,这道小吃真称的上是天府之国小吃中的元老了,现今已经几乎绝迹于都市生活。
只有老一辈才能回忆起老春熙路口那老字号三合泥的味道。
除了它之外,许多当地的名小吃都历经了近百年乃至超过一个世纪,但是三合泥却逐渐淡出了现代生活。
也许是因为现代人有太多更精美的甜食可以选择,也许是因为生活已经不再缺乏物资,三合泥已经不再是解馋的零食了。
但在那个肉蛋都要凭票购买的年代,有这样一碗油乎乎烫滚滚的东西端在手里小口小口的吃着,那是何等的幸福。
三合泥的“卖相”挺不好的,黑黑的泥状糊糊搀杂着不明碎屑,既没有吸引目光的外表,也达不到健康主义所提倡的低糖低热量饮食。
但是它背后所承载的记忆,使它仍然不失为成都小吃中不得不提的一道。
三合泥之所以叫“三”合泥,是因为它由三种主要材料炒制而成。
其实配料加起来有十八种左右。
糯米、芝麻和核桃构成了三合泥的主体,先将这三种主材用慢火炒熟——
糯米要事先泡24小时以上,随后磨成粉末,把粉末加少量水煮熟,形成“泥状”。
煮的时候水一定要少,并且要边煮边搅动,否则容易结块。
主要材料准备好以后,就可以根据各店家的风格加入炒熟的碎花生、黑豆、黑米面等等来增加香味。
这道菜由当地人士董树山研创,后来主要由老字号古月胡甜食店和雪园甜食店经营。
在那个风行的年代,它的确是解馋垫饥的好东西。
19世纪80年代的春熙路口、文化宫和九眼桥是最为着名的品尝正宗三合泥的地方。
那时候每到周末,总能看到父母们牵着眉心中间点着“五梅花”的小朋友们,排队买三合泥吃的景象。
但是不得不承认,三合泥的热量非常高。
原料中有大量的油料作物,营养丰富,口感细腻,比较适合小孩和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