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结果




                杨轩欺压幼主,擅权乱政,结党营私,排除异己等种种行为,正常情况下来说,对于他的处理结果就是杀。



    但朱见深已经知道了真相,对其是又恨又敬佩。



    恨他肆意的安排他的一切,敬佩他为了大明鞠躬尽瘁。



    作为大明帝国的皇帝,朱见深不能杀这样的一位功臣。



    而同样作为大明的皇帝,朱见深同样不能放任再出现一个杨轩这样的人,所以对于杨轩的处理必须拿出自己的态度来。



    他能做的就是不杀杨轩。



    而想要不杀杨轩,这不是他能够决定的,他需要给天下一个交代,需要给被杨轩欺压的官员一个交代。



    他才刚刚掌权,朝廷不能乱。



    所以,不杀杨轩的提议,不能由他来说出来。



    好在杨轩收拢的那些官员家眷起了大作用。



    自古以来,枕边风都是很好用的。



    那么多官员的家眷都在帮杨轩说话,渐渐的,百官对于杨轩的处理态度也发生了变化,不要求一定要处死杨轩。



    因为众多官员家属在摄政王府待了这么长时间,其中不乏聪明人,他们多多少少能看出些什么来。



    而在宦海沉浮的人精们,可以说是聪明人中的聪明人。



    他们在私下里讨论过后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杨轩的所作所为,全都是以身入局。



    以他们的见识和经验,不难看出,杨轩所主导的新政,对于大明来说好处远大于弊端。



    可有祖制在上面压着,皇帝是动不了的。



    也只有杨轩才能不管这些,以强权推行新政。



    能被杨轩留给朱见深的人,绝大部分在大义上是没有问题的。



    反对新政的,要么是被杨轩杀了,要么是被牵连在了此次叛乱之中,秋后问斩,再要么就是在蛰伏。



    他们在朝中的话语权少的可怜。



    这是杨轩给朱见深留下的巩固新政的空窗期。



    除了有家眷在帮杨轩说话,于谦也在游说百官。



    于谦在朝中的威望很高,尽管有时候大家会政见不合,但面上都会给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