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6章 赤壁会议(上)(第2页)

倭寇经过这一年的围剿,死伤大半只有三分之二,约一万余人。孙权和他们一直有联系,索性把这一万多倭寇接到了江东,变成隶属于自己的特殊部队。

徐州为祸的倭寇死伤惨重,而他们的后蓄和本土也遭到了打击。倭寇来自东瀛的狗奴国,狗奴国和邪马台国是敌对关系。袁尚之前的运作和跨境作战成功起到了阻断倭寇后蓄的补充。

袁尚通过公孙康往东瀛运输的军队和将领,在倭国帮邪马台国女王卑弥呼在东瀛战场获得了巨大的战果。

李典和满宠作为登陆东瀛的武将,把这个时代汉朝的先进实力彰显无遗。尤其是作战的军事思想和训练士兵的经验,都远超当下东瀛倭人上百年。

邪马台国在李典和满宠的协助下,军事实力大增,而汉朝的军队也作为精锐力量在与狗奴国的作战中发挥巨大作用。毕竟正规的汉朝军队的武器、护甲等都十分精良,甩东瀛人几条街。

另一方面,狗奴国的国王是个好战分子,之前他盲信了孙权的书信,动用国力输送军队前往大汉。他本想让军队在大汉为自己夺得一块净土,不想倭寇非但没有能力夺占大汉领土,还耗光了狗奴国数年的国库。这导致在东瀛内战中,狗奴国无力对抗有大汉援助的邪马台国,几场东瀛所谓的大战之后,狗奴国被灭国。邪马台国统一了东瀛西部地区。女王卑弥呼大喜,从此臣服于汉朝,她还学习汉族文字和语言,并用亲笔书信给汉朝大将军袁尚寄信。

袁尚后来还以汉献帝的名义册封了卑弥呼为“亲汉倭王”,并赐予金印金册。同时袁尚还邀请卑弥呼来大汉做客,卑弥呼答应了,但需要时间筹备。袁尚也表示在自己统一东吴之后扫平沿海,便可以让卑弥呼女王驾临大汉。

东吴以外的战事基本都被平定,接下来就是最核心的赤壁之战了。

袁尚亲临赤壁营寨,坐镇军中,本次他带来了众多精锐,就是为了打赢赤壁之战,只要获得渡江的主动权,把数万大军渡过长江,以自己兵强马壮,孙权必然战败。届时天下只剩下张鲁和刘璋,这二人都是不足为惧的。

赤壁营寨分为水寨和陆寨两部分。

水寨的将领为:甘宁,赵云,刘辟,龚都,韩当,蒋钦,文聘,蔡中,蔡和,共九将。军中管事为蒯良、蒯越。

陆寨的将领为:吕布,颜良,宋宪,魏续,侯成,成廉。军中管事为辛毗和陈登。

袁尚的随军谋士有,司马懿,贾诩,刘晔。

黄月英作为袁尚的妾室,侍奉左右,同时也是墨工坊的负责人,督造、修理战船等事宜。

袁尚水军目前有五万人,陆军步骑有十万人。一共十五万大军在水陆两寨。

还是老规矩,战前袁尚会开会商讨对东吴作战的对策。

袁尚把全员都召集起来,寻找破敌良策。

然而这次会议,将领和谋士们给的预期都不是特别乐观,认为袁军同东吴水军作战始终处于劣势。

首先,军队水战经验不足,袁军只是训练水军,但是缺乏真正的水战实战,很多荆州士兵都是从来没有实战过的,如此这般实战之时很难与东吴水军获胜。

其次,水军数量上,东吴也有五六万的水军,袁军也只有五万水师,陆军方面的步战兵种无法下水,相当于无法参战水军。

第三,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季节。当下时值春夏交接之时,容易爆发时疫,有一些传染病在潮湿的南方容易滋生,另外粮草方面也容易发霉变质。很多北方的将士实在适应不了南方的天气。

袁尚心中清楚,水战方面,袁军其实的确属于劣势。但是这个仗难道就不打了吗?在等一年两年,水军彻底训练成型?这一两年期间会不会有什么变数?孙权作为穿越者又岂会坐以待毙。没准又整出什么幺蛾子,也说不定。而且就算过一两年,难道袁军的劣势就能彻底扭转吗?所以袁尚不打算撤军,还是打算今年就和周瑜的水师一较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