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6章 赤壁会议(上)(第3页)

哪怕交战失利,也算总结经验教训,并且给军队提供用血换来的宝贵经验。

袁尚始终喜欢换位思考,这样便于找到自己方的不利因素,从而防微杜渐,同时在自己的劣势中寻找自己扭转局面的因素。

当初袁尚攻打官渡时,就通过换位思考的方式,推测孙权会借道淮南攻打袁尚的徐州,因此袁尚提前在徐州安排了严密的防守,愣是让孙权无功而返。

如今袁尚也希望如法炮制,寻找周瑜的作战思路。

司马懿作为顶级的军师,这个时候给出了自己的思路。

他认为东吴周瑜想要获胜,仅仅凭借江上作战是没有办法的。一旦两军在水面作战,即便东吴有优势,也很难全歼袁军。袁军见状不利,可以撤回船只到水寨进行防守,那时通过地面部队的掩护,周瑜水军的威力再强也很难延续到地面作战。

司马懿换位思考,他若是周瑜,会用火攻的方式,连袁军的船只和士兵一并烧毁!而且当下正是春夏相交之时,江南地区的天气是夏秋两季多是东南风和南风,也就是大风从江南吹向江北。

这火攻表面看是火攻,其实全凭风攻!有风才有火!无风火难旺,更难蔓延!一旦火攻袁军营寨,上面是大火,下面是江水,水火乃无情之物,届时袁军必然大败!

也就是说周瑜可以凭借天时地利人和,也就是风向、长江、水军搞一波恐怖的火攻攻势,威力十分恐怖。

袁尚看着司马懿,暗忖司马懿果然是当世的战术大师,也是心机深沉之人,他应该从诸葛亮的一些遗作中得到很多知识和灵感,使得如今的司马懿战术谋略水平,比之前还强,基本已经超过了贾诩。

司马懿的策略与原史中曹操之败的火烧赤壁如出一辙,想必周瑜也会寻找用火攻的机会。之所以周瑜迟迟没有对袁军水寨使用火攻,恐怕也是因为天气一直比较寒冷,之前的风向多是北风和西北风,吴军纵火反倒会烧到自己。

如今夏季就要来到,东南风频频,周瑜岂会错失火攻良机,何况孙权也会书信提醒周瑜要用火攻之法。

既然吴军要用火攻,那袁军就要提前防御,至少保证两军都是均势,不能让周瑜一把火把袁军水寨送上天。

袁尚让水军将领还有刘晔与墨工坊寻找防备敌军火攻奇袭的外部江面防御措施。也就是说能阻截船只火攻的方法。

刘晔提出了用“铁索横江”的方法,在水寨外围的江面,多打木桩和建立铁船,随后用长长的铁索拦起几道封锁线,这样东吴前来的船只进攻时,便会被铁索阻挡。即便用火攻,也能延缓吴军的进攻。

只是这么大的江面,单单把水寨的外围用铁索进行防护,都是需要时间和冶炼金属制成粗大的铁索。这个需要时间。

袁尚认为可行,让刘晔当即着手去办,先把防御工作做好。

甘宁也表达了作战观点,若是吴军来犯,即便带着火船等物,袁军水师也不会坐以待毙,会前出迎战,并把敌军引火燃烧的艨艟给击沉或者拦截。想火烧袁军大寨也不是吴军想怎样就怎样的!

袁尚深知真实的战争可不是光想着进攻,不想防守。面对周瑜这种级别的武将,又在他最擅长的水战领域,袁尚只能先保证自己的军队立于不败之地。之后再考虑如何出奇制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