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赢还是输
他初入山门时,恰逢赵清枰愤而下山,从此一去不返。观里的老道们将那份“青城山未来”的热切期盼,全数转移到了这批新来的苗子身上。
观里的老道捧着吴蜀桐手的时候,眼神里全是“总算又等来一个”的热乎气。
可日子一天天过,吴蜀桐的丹田就跟被青城山的寒气冻住了似的,哪怕把他放在福地洞天住了十天半个月,灵气就是不见涨,跟块捂不热的石头似的。
道堂里的晨课,他总坐在最末排,前头的师兄们吐纳时衣襟带风,灵气在经脉里转得呼呼响,他却只能听着自己气血在喉咙口打转转,活像口漏风的风箱。
有回掌事老道拿拂尘敲他后背,叹着气说道:“蜀桐啊,入门前用老祖的灵根尺测试的时候,你这灵根可是炸开了花,可根须怎么就不肯往深里扎呢?咱们青城山已经好多年没出过像样的人物了,这可是人间第一道门,人间第一圣山!近千名道友在此修炼了这么多年,连一个地尊阶的人都没出过,再这么下去怕是道家要陨落咯。”
面对掌事道祖的长吁短叹,吴蜀桐低着头不知该如何答话,有时候实在被念烦了他也只盯着窗台上那盆快枯死的兰草发呆。
那草是赵清枰留下的,别人都劝他扔了,可他偏不扔,不仅不扔还天天浇水松土。他总觉得这草跟自己像,也跟他们所说的赵清枰师叔像,看着蔫不拉几,可根底下藏着股犟劲,遇到个好机缘,淋场透雨就能疯长。
吴蜀桐跟赵清枰很像,入门前被无限看好,入门后却同样平庸得让人失望。
唯一不同的是,赵清枰这人很轴,下起棋来两眼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落棋盘子。简单来说就是不会来事,导致很多人看不惯他。
那位青城山老祖长年累月地吐纳福地洞天的气运,导致这几十年来青城山几乎没出过一个修为达到地尊以上的强者。
若不是赵清枰的横空出世,弥补了这一空缺,青城山上上下下千余名道士恐怕得关起门来商量商量呆在这里的前途问题了。
吴蜀桐入门时不过十岁出头,凭借着敏锐的洞察力,他只用了五年时间就已经发现青城后山的灵气与气运似乎有些不对劲。
十五岁那年,他在后山采药,撞见块裂开的岩壁。寻常道友只当是风蚀的石头,他却蹲在那儿看了整整三天。岩壁里渗出来的灵气带着股陈腐味,像埋在地下的老酒,闻着香,入了喉却涩得发麻。
从那一刻起他忽然明白了,不是自己的根须不肯扎,而是青城山这地方的土坏了。
老祖常年占着洞天福地吐纳,灵气早就被滤得只剩下渣子,年轻道友想往上爬,简直是难如登天。
尽管那时候的吴蜀桐还看不透“气运”这种东西,也不明白它具体能做些什么,怎么用,但他明白,呆着这就算苦修一辈子恐怕也难有成就。
那天夜里,他把赵清枰留下的兰草挖出来,揣在怀里就下了山。
回望巍峨的青城山时,吴蜀桐忽地发觉山门口的石狮子好像在瞪着他,就像是在笑这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
他最后回头望了眼青城山的灯火,明明灭灭,倒像是谁在棋盘上落了几颗没气的子。
既然修灵之路走不通,他便退而求其次,从修灵转鉴灵,没想到这一转还真让他转出了一片崭新的天地。
一年后,得人引荐,他顺利进入了西海羽仙岛求学,成了大宗师西锦良门下鉴灵院的一名学子。
吴蜀桐到现在都还记得,转去西海羽仙岛的船,在浪里整整颠了两天。明明不算远的一段路程,转来转去就是到不了,就跟被人下了禁制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