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屠刀渐起

 司南云恒的想法很好猜也很难猜,目睹着一切经过的边让很清楚,他的这种做法是一种交换,更是一种警告,但远在清风的北玄军就很难揣测了。

 司南洲的疆土!不容外人肆意践踏,司南军的威严!不容任何人挑衅。通天浮屠塔外那三千北玄精锐的尸骸,就是卫央人必须付出的代价。

 当年白翊部连夜整备突袭甘庆兹蜀二地,是司南云恒跟司南溪两个人根据局势用最短的时间做出来的。为了保密,司南云恒没有再动用其他任何军防,全部依靠白翊部独立完成。

 没有前哨探路,没有斥候侦察,没有殿后掩护,全军皆是主攻先锋。这支两千两百人的精锐部队,战力本就不逊于北玄军,而作为实际统率的司南溪,在临场指挥和战术应变能力上,甚至比边让还要胜出一筹。

 从全军集结到整装出发,仅用了一个时辰,白翊部从西境急行至甘庆城外的雪山隘口,也不过花了半夜时间。

 然而远在数百里外的青城山,却仿佛未卜先知般提前在隘道口设下埋伏。西邺人已过了一两百年的太平日子,对他们而言,情报从来不是生死攸关的东西。他们的情报网络简陋而低效,远不能与司南、卫央这等常年征战的势力相比。

 白翊部一战覆灭,事后司南云恒查了整整三个月,终于将天玑阁里的那个泄密的内鬼给揪了出来。尽管那人的身份信息就职履历伪装的很好,司南云恒也很快查到了他是卫央隐月司安插进来的密探。

 结果很明显,天玑阁给白翊部下达的行动计划,第一时间就传到了隐月司,同一时间西邺皇室也收到了这一消息。

 卫央隐月司里头,能担得起这份胆识和能耐的,掰着指头数,也就羽归尘和赵清枰那两个家伙了。

 江湖庙堂,有些线不能越,越了,就是不死不休的局。

 若不是当年那桩泄密事件捅破了天,王玄清那牛鼻子老道又何须自引天谴,硬生生自降修为?这老道平日里眼高于顶,若不是欠下了泼天的人情,或是触及了他那点不容碰触的底线,岂会肯付出这般代价?

 说到底,还是隐月司的手伸得太长,碰了不该碰的东西。

 王玄清一出手,便是石破天惊。白翊部上下,那是司南溪一手带出来的精锐,就这么折在了西征路上,一个都没能回来。司南洲筹划数年的西征大计,宏图霸业,一夜之间付诸东流。

 帐中灯火彻夜未熄,沙盘上的标记被尽数抹去。

 这笔血债,该找谁算?

 卫央洲跑不了,隐月司脱不开干系,那个一拂尘搅动天下风云的王玄清,更是首当其冲。

 江湖事江湖了,朝堂债朝堂算,这笔账,一桩桩一件件,都得记清楚了。

 卫央隐月司里,能做成这事的,终究还是羽归尘和赵清枰。所以,通天浮屠塔外,三千北玄精锐的血,染红了那片土地。羽归尘当场自刎,赵清枰被斩一臂生俘。这笔债,到此,算是两清。江湖恩怨,有时就是这么干脆,一条命抵一条命,一条臂膀换一份代价,谁也不欠谁。

 宁远山的红甲重骑就驻扎在江风境外,那是司南云恒麾下最锋利的刀。若真想将境内这两千残存的北玄军一口吞下,并非难事。但杀人容易,后果难料。战场上的赶尽杀绝,意味着什么,司南云恒很清楚。那不再是战术,而是宣告,是不死不休的开端,再无转圜余地。

 青湖那边,三城二十镇,还捏在边家手里。若真把边让和这两千人都留在江风,青湖的百姓会遭遇什么?只身赴会前,司南云恒在天玑阁内用指尖敲着地图上的青湖区域,沉默良久。边家那位老宗主,可不是什么心慈手软的角色。

 所以,司南云恒做了选择。屠尽北玄军核心战力,放走剩余残兵。这是一场交易,做给边家看,更是做给天下人看。司南洲的底线亮了出来,但同时,也给了边家一个台阶。

 边让被人抬着撤出江风时,是醒着的,他读懂了。可那位坐镇青湖郡的年轻都督,似乎没明白。或许是不想明白,或许是不能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