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60年代不遗憾三土剑
		第1283 章 不识好人心(第2页)
				
				
				
			
			
			“现在政策上变了,个人做买卖不但不违法,反而是被支持和保护的。
何况现在地都分了,继续生产的土地怎么解决?
工人是给工分还是给工资?
给工分怎么算钱?
给工资怎么计算,多少合适?
咱也不能再稀里糊涂的过日子了吧?”
“那你说咋办!”
“咱自己办啊,分了地,一年多少产量都是能算的,愿意把地承包出来的,每年补足钱,拿钱买粮吃,厂子能继续干,他们的生活也旱涝保收,甚至连翻地、底肥、播种、间苗、除草、追肥、收割所有的事情都能省掉了。
自己要是有点手艺啥的,上公社去做点小买卖,还能再挣一份钱,不合适?
指望着这一亩三分地,饿死都不多啊!”
村里最大的问题就是人多地少,不像人家平原地区,越往北地就越多,无论是熟地还是开荒都行,人家那地都是按垧来算的,不是几亩几十亩,而是几垧,几十上百垧,不是愁没地种,而是愁着种不完。
“村里人多地少是事实,现在分了地,每个人头上有几亩地?
是不是有很多人都已经打西山东山的主意了?
因为根本就不够种,北山高点,林子多,陡峭,野物还多,西山和东山矮一点,也就跟大田那边相差几十米上百米左右,是不是有人说要把山给开了,平整平整也能多出点地来?”
“是有这个想法,不光是地不够种的社员,还有村里也想着这么干,地不够就多开嘛,东山和西山都是土山,碎石少,除了地势不好,种粮食还是行的,要是有大型的机器推一推,还能多出来不少的土地。
到时候再分一分,一家也能多分点出来。”
“十大爷,咱就不说费机器和油料的问题,就算是山地推了,头几年也只能种点谷子、黍子之类的,对水要求不高的作物。
今年搞不好是个旱年啊,这都啥时候了,该种地了吧,你看地里墒情咋样,哪有一点湿度。
要是今年再不下雨,别说山地了,现有的土地收成都不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