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8章 笑傲江湖(决战 上)(第3页)
户次川(木叶谷)之战规模不大,却影响深远。
首战失利,尤其是精锐的立花军遭受重创,沉重打击了刚刚鼓起的士气。立花宗茂的勇猛虽得认可,但其冒进也遭到诟病(尤其来自锅岛、大友方面)。
黑田长政痛惜损失的嫡系力量。各藩之间因损失分摊、后续增兵等问题,矛盾开始浮现。岛津忠恒秘密传递的关于明军部署的情报,事后被怀疑准确性(甚至可能是郑芝龙的离间计),加剧了互信危机。
小胜一场,验证了“以逸待劳、诱敌深入”战术的有效性,极大鼓舞了明军士气。同时,此战暴露了九州联军并非铁板一块,指挥协调存在问题。
郑芝龙更加从容,一面加固肥后占领区的防御,尤其针对筑后川防线。一面继续有条不紊地消化战果,整军备战,并将目光再次投向惊惶的日向藩。
户次川的鲜血只是开始,更大的风暴还在后面。江户的德川家康,本州的毛利辉元,乃至那些尚在观望的诸侯,都将是这场九州棋局上更重量级的对手。
………………
昭武四年秋,九州岛的血色尘埃尚未落定,一场决定日本国运的终极对决,已在关门海峡两岸拉开序幕。
明军鲸吞半个九州(萨摩、大隅、日向、肥后),兵锋直指隔海相望的本州。而德川家康,这位统一日本仅一年的“征夷大将军”,终于无法再作壁上观。
江户城天守阁内,德川家康凝视着九州地图上大片刺目的朱红标记,沟壑纵横的脸上看不出喜怒,唯有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刀镡,发出沉闷的笃笃声。
九州联军的惨败和户次川的鲜血,彻底粉碎了家康“驱虎吞狼”的幻想。若再坐视郑芝龙消化九州、虎视本州,幕府权威将荡然无存,甚至危及德川天下。
德川家康展现出其枭雄魄力:发布“总无事令”特例:打破“禁止私战”的禁令,以“讨伐明寇,护佑神国”为名,号令天下大名起兵勤王!这是自关原合战后最大规模的军事动员。
德川嫡系精锐尽出。谱代重臣酒井忠次、本多忠胜、井伊直政等悉数领兵。直属旗本八千人(含精锐“赤备”两千)、三河旧部一万二千人作为核心。强制征召关东、东海道诸大名兵力。
同时严令毛利辉元、蜂须贺家政(阿波)、山内一丰(土佐)等西国强力大名,必须派出至少一半兵力,并由嗣子或重臣亲自领军参战。其本据留驻兵力亦受幕府监军监视,实为变相人质。
动用幕府直辖天领(约占全日本四分之一)及各大名上缴的庞大年贡,征发民夫数十万,通过东海道、山阳道两条干线,将海量粮秣、火药、箭矢运往本州最西端的**下关**(马关)集结。江户、大坂的刀剑匠、铁炮锻冶被集中征调,日夜赶工。
目标:关门海峡!
德川家康的战略意图清晰而果决:毕其功于一役!将主战场锁定在分隔九州与本州的关门海峡。他亲率主力八万余人(号称二十万),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进占下关,依托海峡天险,背靠本州广袤腹地,构筑起一道看似不可逾越的钢铁防线。
集中全日本能调集的大小战船七百余艘(含安宅船四十艘、关船二百艘、小早船数百),由原丰臣水军将领九鬼嘉隆之子九鬼守隆统领,密布于狭窄的关门海峡。计划利用海峡复杂水流和岸防火力(下关、门司两岸新筑炮台百余座),将明军水师主力堵在海峡之外,或诱其进入狭窄水域加以歼灭。
下关-门司地区陆上,依托丘陵地形,修筑起连绵数十里的坚固工事。三重壕沟、土垒、栅栏、箭塔林立。本多忠胜率两万精锐(含大量铁炮足轻)扼守正面;酒井忠次统两万军为左翼,控扼长门国(山口县)山地;井伊直政率一万五千“赤备”精锐及西国诸藩联军为右翼机动。家康坐镇下关本阵,总督全局。
德川家康亲临前线,并命人将历代天皇御赐、象征武家栋梁的“菊一文字”太刀高悬于本阵,誓死捍卫“神国”疆土。全军上下弥漫着“玉碎”的悲壮气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