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1章 笑傲江湖(日月照丹霄)(第2页)
对于盘踞在坚固建筑(如寺庙、仓库)或地道内的残敌,明军不再强攻,直接投入“震天雷”。爆炸的巨响和破片在封闭空间内杀伤效果倍增,往往一枚就能肃清一处据点。负隅顽抗的武士和僧兵,连同其藏身之所,一同化为废墟。
丘成云亲率西厂最精锐的百名番子,如同暗夜中的毒蛇,专司“斩首”。他们利用超凡的轻功和辟邪剑法,避开正面战场,潜入内城,精准刺杀了数名负责区域防御的德川重臣(酒井忠次之子酒井忠世等),并在本丸多处关键位置纵火,制造更大混乱。
四月初九。
明军重重包围了江户城的最后堡垒——本丸天守阁。德川家康已陷入弥留,由其孙德川家光(在谱代扶持下)象征性指挥。
明军调集所有“火龙出水”,对天守阁进行覆盖性火箭轰击!燃烧的火箭钉入木制楼体,引燃大火。同时,“百虎齐奔”集中轰击天守阁底层石垣基座,炸开缺口。
最后,明军重甲步兵顶着沸油金汁,从缺口和燃烧的楼梯向上强攻。残存的德川旗本武士进行了绝望的“玉碎”冲锋,但在狭窄空间内,面对明军火枪兵的抵近齐射和重甲步兵的长矛阵,如同扑火飞蛾。激战半日,天守阁顶层的德川葵纹旗在烈火中轰然坠落。德川家光及一众家臣于顶层切腹自尽。病榻上的德川家康,在城破之际咽下最后一口气。
江户城的大火燃烧了三天三夜,黑烟遮天蔽日,百里可见。象征着德川幕府统治中枢的天守阁化为一片焦黑的废墟。
郑芝龙入城后,第一道命令便是全城大索十日!
丘成云的西厂番子与明军精锐分队逐街逐巷搜捕漏网的德川宗室、谱代重臣家族及顽固武士。一经捕获,无论男女老幼,尽数押往城郊刑场,公开处斩!
首级堆积如山,尸骸填满沟壑。血腥的清洗彻底碾碎了任何复辟的幻想。
江户陷落的消息如同惊雷传遍列岛。仍在抵抗的零星据点(如仙台的伊达政宗、会津的蒲生氏乡残部)闻讯,斗志瞬间瓦解,纷纷开城投降。九州、四国早已平定。本州、北海道(虾夷地)的残余势力在明军兵锋和西厂无孔不入的威慑下,相继归顺。
昭武五年六月十五日。
郑芝龙于江户城(更名为东瀛府)原址举行的盛大仪式上,正式宣布“东瀛承宣布政使司”成立!首任三司长官(由朝廷任命)走马上任。
九州、四国、本州、北海道被划分为十八府、一百二十县。大明官吏、律法、税制、科举、货币(大明宝钞强制推行)迅速覆盖全境。
伊势神宫被明军接管,神体“八咫镜”被作为战利品装箱运往北京。京都的皇宫被严格监控,天皇沦为象征性傀儡。全国寺庙神社或毁或控,僧侣神官被迫还俗或接受改造。儒学社学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地建立,孩童的朗朗读书声诵读着《三字经》与《大明律》。
郑芝龙站在新建的“靖海楼”(原天守阁遗址上修建)顶层,俯瞰着渐渐恢复秩序却已彻底改变面貌的东瀛府。海风送来远处港口船只的汽笛,也吹散了空气中最后一丝血腥。他手中紧握着昭武帝最新发来的嘉奖与慰勉诏书,目光却投向了更遥远的海洋深处。
东瀛已定,但靖海侯的征途,或许才刚刚开始。帝国的日月旗,注定要照耀更辽阔的波涛。
………………
昭武五年,秋。
当满载着佐渡金山条银和石见银山矿砂的庞大船队,如同一条闪烁着金属寒光的巨龙驶入天津卫码头时,整个北京城都为之震动。
历时近两年,耗费钱粮无算、争议滔天的东瀛征伐,终于以大明将其纳为“东瀛承宣布政使司”的煌煌战果,落下了帷幕。
而此刻,这源源不断涌入帝国心脏的贵重金属洪流,正以一种最直接、最粗暴的方式,冲刷着朝堂上最后的杂音。
紫禁城,谨身殿。
朝会的气氛微妙而压抑。户部尚书李汝华捧着一份还散发着海腥气的奏报,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
“启奏陛下!东瀛省首季解赋至京!计有:佐渡金山精炼库平银一百五十万两!石见银山矿砂折银八十万两!各府县田赋、商税折色银三十万两!…另有硫磺十万斤、上好倭刀三千柄、折扇漆器等贡物无算…船队尚在途中,后续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