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诸天从流金开始江六丑
第926章 大唐双龙传(旧地重游)(第2页)
易华伟最后看了一眼玉女峰的方向,转身,沿着来时的覆雪山道,一步步向下走去。身影很快消失在稀疏的林木和嶙峋的怪石之间。
华山之行结束,该去长安了。
………………
山脚下,官道旁的简陋茶棚。
易华伟坐在最角落的条凳上,面前一碗粗茶,已没了热气。身上裹着厚厚的灰色棉袍,风帽遮住了大半张脸,只露出线条冷硬的下颌。棚外,硬雪被车轮和脚步压实成冰,反射着冬日惨白的天光。
“店家,来壶热茶!”
一个书生模样的年轻人走进了茶棚,穿着洗得发白的青布长衫,背着简单的行囊,面容清俊,眼神温润平和,选了一张空桌坐下,要了一碗热茶,动作自然,却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沉静气度。
年轻人端起茶碗,目光看似随意地扫过棚内。当视线掠过角落里的易华伟时,那温润的眼眸深处,仿佛有极细微的涟漪荡开。一种难以言喻的“异常”感攫住了她。
那人明明就坐在那里,呼吸、心跳、体温都与常人无异,但更深层的存在感却异常稀薄,仿佛融入背景,又仿佛独立于此方天地之外。这感觉,与她修习《慈航剑典》至“剑心通明”之境后,对生命气息的敏锐洞察截然相悖。
“此人…有古怪。”
师妃暄心中默念。剑心通明并非读心术,而是对生灵本质、精神波动、乃至潜在威胁的一种玄妙感应。眼前这人,像一块蒙尘的顽石,隔绝了她剑心的探查。
她端起茶碗,自然地走向易华伟的桌子,在对面坐下。
“这位兄台。”
她的声音清越,带着书卷气:“冒昧打扰。见兄台亦是独行,这冬日山野寂寥,不知兄台欲往何处?”
易华伟缓缓抬起头,风帽下的阴影里,一双眼睛平静地看向“秦川”。那目光深不见底,没有丝毫惊讶或探究,只有一片恒久的漠然。师妃暄心中一凛,剑心通明的感应骤然变得模糊,仿佛对方的视线本身就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屏障。
“长安。”
易华伟声音平淡。
“巧了!”
师妃暄面上露出一丝恰到好处的惊喜:
“在下秦川,也正要前往长安访友。山路难行,雪后更添险阻,不知兄台是否介意同行?彼此也好有个照应。”
她语气诚恳,目光坦然地迎向易华伟。同时,她悄然运转剑心通明,无形的精神触角,如同最精微的剑丝,试图更深入地感知对方。然而,那层无形的“隔膜”依旧存在,她的剑心探知过去,如同泥牛入海,只感到一种深邃的沉寂,以及沉寂之下,某种难以想象的、内蕴的磅礴。这感觉让她背脊微微发凉。
易华伟的目光在“秦川”脸上停留了一瞬。他自然识破了这拙劣的男扮女装。那细腻的肌肤轮廓,喉间无凸,以及骨子里透出的那股清圣之气,都瞒不过他。更重要的是,当对方运转那奇异功法试图探查他时,他体内流淌的《长生诀》紫金真元,无需刻意催动,便自然生出一股极淡却至高无上的威仪,将那探来的精神触角无声湮灭。他能感觉到对方功法中蕴含的“天道”气息,虽然微弱,却与此界排斥他的力量隐隐同源。
“慈航静斋…剑心通明…”
这个念头在易华伟心底闪过。他此行的目标之一,便是这佛道圣地。如今,其门人竟主动送上门来。
“可。”
易华伟只回了一个字,重新低下头,仿佛刚才的交谈耗费了过多气力。
师妃暄心中疑虑更深,面上却不露分毫,依旧温文尔雅:“如此甚好。待兄台歇息好了,我们便启程?”
她端起茶碗,轻轻啜了一口,借此掩饰内心的波澜。眼前这个沉默寡言的旅人,如同一座深不可测的寒潭,让她修至“剑心通明”的剑心,第一次感到了某种无法穿透的阻滞和隐隐的不安。但正因如此,她更要同行,探明此人底细。
易华伟不再言语,只是将碗中冷透的粗茶一饮而尽,站起身。动作间带着一种沉凝的稳定感,仿佛山岳移动。师妃暄也随即起身,付了茶钱。
华山之行结束,该去长安了。
………………
山脚下,官道旁的简陋茶棚。
易华伟坐在最角落的条凳上,面前一碗粗茶,已没了热气。身上裹着厚厚的灰色棉袍,风帽遮住了大半张脸,只露出线条冷硬的下颌。棚外,硬雪被车轮和脚步压实成冰,反射着冬日惨白的天光。
“店家,来壶热茶!”
一个书生模样的年轻人走进了茶棚,穿着洗得发白的青布长衫,背着简单的行囊,面容清俊,眼神温润平和,选了一张空桌坐下,要了一碗热茶,动作自然,却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沉静气度。
年轻人端起茶碗,目光看似随意地扫过棚内。当视线掠过角落里的易华伟时,那温润的眼眸深处,仿佛有极细微的涟漪荡开。一种难以言喻的“异常”感攫住了她。
那人明明就坐在那里,呼吸、心跳、体温都与常人无异,但更深层的存在感却异常稀薄,仿佛融入背景,又仿佛独立于此方天地之外。这感觉,与她修习《慈航剑典》至“剑心通明”之境后,对生命气息的敏锐洞察截然相悖。
“此人…有古怪。”
师妃暄心中默念。剑心通明并非读心术,而是对生灵本质、精神波动、乃至潜在威胁的一种玄妙感应。眼前这人,像一块蒙尘的顽石,隔绝了她剑心的探查。
她端起茶碗,自然地走向易华伟的桌子,在对面坐下。
“这位兄台。”
她的声音清越,带着书卷气:“冒昧打扰。见兄台亦是独行,这冬日山野寂寥,不知兄台欲往何处?”
易华伟缓缓抬起头,风帽下的阴影里,一双眼睛平静地看向“秦川”。那目光深不见底,没有丝毫惊讶或探究,只有一片恒久的漠然。师妃暄心中一凛,剑心通明的感应骤然变得模糊,仿佛对方的视线本身就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屏障。
“长安。”
易华伟声音平淡。
“巧了!”
师妃暄面上露出一丝恰到好处的惊喜:
“在下秦川,也正要前往长安访友。山路难行,雪后更添险阻,不知兄台是否介意同行?彼此也好有个照应。”
她语气诚恳,目光坦然地迎向易华伟。同时,她悄然运转剑心通明,无形的精神触角,如同最精微的剑丝,试图更深入地感知对方。然而,那层无形的“隔膜”依旧存在,她的剑心探知过去,如同泥牛入海,只感到一种深邃的沉寂,以及沉寂之下,某种难以想象的、内蕴的磅礴。这感觉让她背脊微微发凉。
易华伟的目光在“秦川”脸上停留了一瞬。他自然识破了这拙劣的男扮女装。那细腻的肌肤轮廓,喉间无凸,以及骨子里透出的那股清圣之气,都瞒不过他。更重要的是,当对方运转那奇异功法试图探查他时,他体内流淌的《长生诀》紫金真元,无需刻意催动,便自然生出一股极淡却至高无上的威仪,将那探来的精神触角无声湮灭。他能感觉到对方功法中蕴含的“天道”气息,虽然微弱,却与此界排斥他的力量隐隐同源。
“慈航静斋…剑心通明…”
这个念头在易华伟心底闪过。他此行的目标之一,便是这佛道圣地。如今,其门人竟主动送上门来。
“可。”
易华伟只回了一个字,重新低下头,仿佛刚才的交谈耗费了过多气力。
师妃暄心中疑虑更深,面上却不露分毫,依旧温文尔雅:“如此甚好。待兄台歇息好了,我们便启程?”
她端起茶碗,轻轻啜了一口,借此掩饰内心的波澜。眼前这个沉默寡言的旅人,如同一座深不可测的寒潭,让她修至“剑心通明”的剑心,第一次感到了某种无法穿透的阻滞和隐隐的不安。但正因如此,她更要同行,探明此人底细。
易华伟不再言语,只是将碗中冷透的粗茶一饮而尽,站起身。动作间带着一种沉凝的稳定感,仿佛山岳移动。师妃暄也随即起身,付了茶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