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7章 大唐双龙传(凭什么 上)

车轮碾过官道冻硬的雪壳,发出单调而沉闷的滚动声。

 

易华伟与师妃暄同乘一辆北行的简陋马车。车箱狭窄,仅容两人对坐。易华伟靠着车厢壁,闭目养神,厚重的棉袍使他看起来像一块沉默的岩石。师妃暄坐在对面,目光看似落在窗外飞逝的枯寂冬景上,心思却全在对面之人身上。

 

剑心通明的感应依旧被那层无形的隔膜阻挡着,无法深入分毫。这感觉让她如鲠在喉。对方的沉默并非刻意防备,更像是一种彻底的隔绝,仿佛他自成一方天地。这种未知,对于肩负使命的她而言,是必须探明的风险。

 

“该从何处切入?”

 

师妃暄心念电转。寻常话题如石沉大海。或许…该谈谈最近震动天下的大事?

 

“兄台可曾听闻江都那边的变故?”

 

师妃暄开口,声音清越,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旅人间传递消息的探询意味,目光转向易华伟,观察着他最细微的反应。

 

易华伟眼皮未抬,呼吸平稳如旧。

 

习以为常的师妃暄继续道:“说的是那宇文阀的宇文化及。此人本在江都作威作福。可就在月余前,竟被人发现暴毙于其行辕之内!”

 

“哦?”

 

易华伟的喉咙里发出一个极其短促的单音节,仿佛只是无意义的喉音。眼皮依旧阖着。

 

师妃暄心头微动,有反应总比没有好。她接着道:“据侥幸目睹的宇文阀卫士零星传言,那日,宇文化及的行辕闯入一人。形容…倒是与兄台有几分相似,”

 

她顿了顿,目光紧紧锁定易华伟的脸,试图捕捉任何肌肉的抽动:“一身粗布麻衣,披头散发,沉默寡言。”

 

车厢内只有车轮滚动的声音。易华伟脸上的线条冷硬如石刻,毫无波澜。

 

“传言说,”

 

师妃暄的声音压低了些:“那人闯入后,宇文化及似乎极为震怒,斥其大胆。那人却只说了两个字:‘聒噪’。”

 

她模仿着传言中那嘶哑平淡的语气:“然后,便只出了一指。”

 

师妃暄刻意停顿,空气仿佛凝滞了一瞬。她清晰地看到,易华伟那一直平稳的呼吸,在她说出“一指”二字时,出现了极其极其微小的、几乎无法察觉的凝滞。若非她全神贯注于剑心通明对生命气息的感知,根本无从发现。

 

“便是那一指,”

 

师妃暄的语速放得更慢,字字清晰:“据说快得如同鬼魅,无视了宇文化及周身凝聚的寒冰玄劲,直接点在其眉心之上。宇文化及连哼都未及哼一声,便仰面倒地,气绝身亡。”

 

她说完,车厢内陷入更深的寂静。只有车轴吱呀作响。

 

师妃暄屏息等待着。她能感觉到对面那沉寂躯壳下,似乎有某种难以言喻的东西在缓缓流动,并非杀气,而是一种更深沉、更本质的存在感,让狭小空间里的空气都变得粘稠了几分。

 

“宇文阀阀主宇文伤闻讯赶到。”

 

师妃暄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绷:“传言他亲眼见到宇文化及的尸体,又看到那闯入者…那人只是抬眼看了他一眼,宇文伤…这位成名数十载的宗师级高手,竟当场脸色煞白,手中名刀‘月泉’寸寸碎裂!最终,他…竟对着那闯入者的背影,跪了下去!”

 

叙述完毕,师妃暄不再言语。她所有的精神都集中在剑心通明之上,无形的精神触角如同最敏锐的探针,试图刺破那层隔绝。然而,依旧徒劳。对面那人如同一口深不见底的古井,投入再大的石头,也激不起一丝涟漪。但刚才那微不可察的呼吸凝滞,已足够让她确信某些事情。

 

时间一点点流逝。马车颠簸着前行。就在师妃暄以为这次试探又将如泥牛入海时。

 

“以讹传讹。”

 

平淡的声音突兀地在狭窄的车厢内响起,易华伟淡淡道:

 

“宇文化及是死在郊外,宇文伤也没有跪下。”

 

师妃暄的心脏猛地一跳!尽管早有猜测,但当对方如此直白地承认这桩震动天下、足以让无数势力疯狂追查的惊天血案时,那份冲击力依旧让她呼吸为之一窒。她甚至能感觉到自己袖中隐藏的手指,下意识地微微收紧了。不是因为恐惧,而是源于一种遭遇极端未知存在时的本能戒备。

 

“是你干的?”

 

师妃暄强压下翻涌的心绪,声音依旧保持着秦川的平稳,但语速快了一丝:“宇文阀得罪…前辈了?”